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稀有的典範–一門忠烈的乃木希典大將


 
乃木希典大將 與 夫人乃木靜子

稀有的典範–一門忠烈的乃木希典大將

(編輯自中文《維基百科》及其它文章)
乃木希典(1849.12.25 ~ 1912.9.13)出生於日本本州山口縣一個下層武士的家庭,父乃木希次,母乃木壽子。1886 ~ 1888年赴德國留學軍事,1894年日清甲午戰爭中任第一旅團長,1895年8月20日因為戰功而被封為男爵。10月11日率第二師團登陸屏東枋寮,佔領東港、鳳山後,21日不費一彈進入台南城(此時守台南的黑旗軍領袖劉永福已喬裝成阿婆從安平港〝阿婆仔lang港〞逃回中國)。1896年擔任台南守備隊司令,10月14日任台灣的第三任總督(1896.10.14 ~ 1898.1),就任時是陸軍中將,男爵。
乃木上任之前,台灣爆發霍亂,日本官員都單身上任。乃木的母親壽子與夫人為了安定人心,堅持與乃木同行。明治天皇非常感動,請皇后召見已經69歲的壽子,勸她不要隨行。但壽子上告皇后,她說台灣的女子大多沿襲中國的惡俗,在孩童時就迫纏族,她希望去台灣推廣「放足」(解纏足)。明治皇后聽了後更加感動,只能勸老夫人到台灣後要保重身體。
 壽子來台後兩個月,就因惡性瘧去世,她死前堅持不准移葬日本,而要埋骨台灣,墓址就在三板橋墓園(今日台北林森北路與南京東路交叉口)。戰後老蔣的軍隊進駐台灣,墓碑被拆毀,淪為違建戶的建材。直到1981年才被一位日本觀光客發現,用重金買下後送回日本珍藏。」 (以上取自管仁健《你不知道的台灣》)
1898年乃木對總督一職感到厭倦而辭職,並於1902年退役。但1904年2月6日 日俄戰爭爆發,乃木出任第3軍司令官,並晉陞為陸軍大將,5月29日登陸大連灣,爭奪旅順。
但在他登陸前二天的5月27日,他服役於第2軍的長子乃木勝典中尉在金州(在旅順北方)的南山戰役中受傷死亡。明治天皇為保留乃木家的香火(乃木有四名子女,但有二位在幼時夭折),擬詔回與乃木同行的次子乃木保典少尉,但乃木父子聯名上書請求繼續參戰。
1904年11月27日,日軍進攻旅順203高地。11月30日乃木保典少尉戰死在高地西北坡。12月5日,戰場指揮官乃木希典大將架著機槍押著日軍敢死隊在彈雨中衝鋒(退縮者立地處決),最後進入刺刀肉搏戰(日軍以手綁白幡為記),終於奪取高地,俄軍陣地無一人倖存。在此203高地爭奪戰中(高地長不到250米,寬僅30多米,因海拔203米而得名,可俯瞰旅順軍港),日軍出動兵力 6.4 萬人,死傷 1.7 萬人,俄軍則傷亡5千人。
日俄旅順爭奪戰,持續 328 天,日軍累計參戰人員 13 萬人,傷亡 59480 人;俄軍防守兵力 5.3 萬人,傷亡 31299 人(含饑餓疾病死亡 3000 人)。
1905年9月5日,歷時19個月的日俄戰爭結束時,日軍以傷亡20多萬人的代價取得勝利。1907年,乃木希典因戰功而昇為伯爵。
由於在旅順攻打戰中日軍死傷慘重,因此當時乃木已有自殺請罪之念,並向明治天皇請辭。但天皇不許,並任命他為學習院院長,負責教導皇孫裕仁(即後來的昭和天皇)。乃木於學習院院長任內,推行軍事式教育,而且對裕仁也很嚴格。據說明治天皇任命乃木希典為院長時曾說過「你為朕失去了兩個兒子,現在朕將這班孩子交給你」。之後乃木希典一直任學習院院長,直至殉死。
1912年明治天皇大葬當天,乃木夫婦沐浴更衣,穿上禮服拍完合照後,乃木希典先殺死妻子乃木靜子(婚前名 湯地七),再以十字形切腹自殺,為天皇、也為陣亡的將士殉節。他當時62歲。
在二戰前乃木希典與東鄉平八郎一起被多數日本人奉為「軍神」、「武聖」。



乃木夫妻在切腹當天所拍的照片(上面二張也是)

乃木希典[編輯]

乃木希典
Maresuke Nogi 2.jpg
第3任台灣總督
任期
1896年10月14日-1898年2月
前任桂太郎
繼任兒玉源太郎
個人資料
出生1849年12月12日
 日本江戶長府藩上屋敷
(現東京都山口縣下關市
逝世1912年9月13日 (63歲)
 大日本帝國東京市
配偶乃木靜子
專業大日本帝國 大日本帝國陸軍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乃木 希典
假名のぎ まれすけ
平文式羅馬字Nogi Maresuke
乃木希典(1849年12月25日-1912年9月13日),日本陸軍大將,從二位・勲一等・功一級・伯爵。出生於日本長府藩藩士家庭,從師玉木文之進。多次參與日本內部及對外戰爭,在二戰前與東鄉平八郎一起 被多數日本人奉為「軍神」(又稱「聖將」、「武聖」)。[1]
二戰戰犯谷壽夫在《日露戰爭之政戰略機密戰史》(出版書名為《機密日露戰史》)內記錄多方面對乃木多有不滿批評,在戰後,由於受到司馬遼太郎作品《坂上之雲》的影響,有論者開始評價乃木希典是無能的「愚將」。黃昭堂《台灣總督府》一書敘述了乃木希典擔任台灣總督期間對台灣人民的鎮壓與政治腐敗,並批評乃木希典「政治無能」。乃木在臺灣總督任內總督府的財政主要靠鴉片專賣,然而蔡焜燦台灣人與日本精神》一書,卻說明乃木希典極力匡正官吏的風氣,本身以身作則,甚為清廉節儉;同時也極力禁止日本人對台灣人民施虐或進行不公平交易的行為。對於乃木希典能力與作為的爭論,至今仍然持續。

簡歷[編輯]

從軍[編輯]

甲午戰爭[編輯]

  •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任第一旅團長,從廣島出發。臨行前明治天皇送行。在酒會上乃木希典賦漢詩一首獻給天皇:「肥馬大刀無所酬,皇恩空沿幾春秋。斗瓢傾盡醉余夢,踏破支那四百州。」之後參加旅順攻堅戰。
  • 1895年8月20日,因為戰功而被封為男爵。

台灣總督[編輯]

  • 1896年,台灣日治時期曾擔任台南守備隊司令、第2師團長。10月14日任第3任總督,制定了三段警備法,確立了「以台治台」策略。任內發生高野孟矩事件,導致「日本帝國憲法是否適用於台灣」的爭議。其母親的墳墓原位於臺北林森北路與南京東路交叉的三板橋町日本人墓園。1901年遷回日本。12月時,爆發太魯閣事件,日軍死傷慘重。
  • 1898年對總督一職感到厭倦而辭職。他在對友人的信中抱怨日本統治台灣一事:「就像乞丐,討到一匹馬,既不會騎,又會被馬踢。」,認為台灣是塊燙手山芋,因此日本國會一度出現以一億日圓的價格將台灣賣給中國法國的想法,稱為「台灣賣卻論」。因兒玉源太郎強烈反對賣掉台灣,甚至向伊藤博文立下軍令狀,致使伊藤博文當即表態不會賣掉台灣且改任命其為第四任總督,乃木希典因而離開。

日俄戰爭[編輯]

  • 1904年日俄戰爭中任第3集團軍司令官,並晉陞為陸軍大將。負責指揮旅順會戰
  • 1904年12月5日,戰場指揮官乃木希典大將駕著機槍逼迫士兵以「肉彈」戰術衝鋒肉搏,並敢死隊奪取203高地(今旅順猴(後)石山)。其間他的次子保典少尉戰死於203高地西北坡,而長子勝典中尉戰死於第二軍南山戰役的金州。攻下高地後日軍在頂峰修建了一個炮彈型的紀念碑。乃木希典賦漢詩紀念:「爾靈山(乃木希典為203高地取的名,203之諧音)險豈難攀,男子功名期克堅,鐵血覆山山形改,萬人齊仰爾靈山。」此碑現在仍在白玉山上。日軍12月5日傍晚開始炮轟旅順市區,及港口中帝俄退守旅順港的殘餘艦隊。
  • 1905年1月,日軍佔領了203高地之後從山上向旅順城區和港口猛轟,停泊在港裡的俄艦全被擊毀。俄軍的城防司令也被炸死。俄軍遼東地區總司令官施特塞爾投降。3月參加了奉天會戰
  • 日俄戰爭中的一段時期,乃木希典因病由兒玉源太郎代為指揮。有人認為若非如此,旅順也攻不下來。
  • 戰爭期間,他寫下了一首漢詩:「兩軍對峙今若何?戰聲恰似迅雷過!奉天城外三更雪,百萬精兵渡大河。」
  • 1906年被任命為軍事參議官。
  • 1907年,因戰功而昇為伯爵。

自殺當日之乃木夫妻
  • 由於在旅順攻打戰中日軍死傷慘重,因此當時乃木已起自殺請罪之念,並向明治天皇請辭。但明治天皇不許,並任命為學習院院長,負責教導皇孫裕仁(即後來昭和天皇)。乃木希典於學習院院長任內,推行軍事式教育,而且對裕仁亦很嚴格。據說當時明治天皇命乃木希典任院長時曾說過「你為朕失去了兩個兒子,現在朕將這班孩子交給你。」乃木希典其後一直任學習院院長至殉死。現在學習院大學內仍留有命名為「乃木館」的當時的學生宿舍一部份。

旅順之戰的爭論[編輯]

司馬遼太郎為首的批判[編輯]

  • 在旅順攻擊要塞,乃木對沃邦創立的世界陸軍常識反其道而行之。
  • 把司令部過於設在後方,對前線的慘狀一無所知。
  • 第一次攻擊時的選中防禦強勁的東雞冠山和盤龍山的中央突破實際是紙上談兵。
  • 如果早早拿下203高地,那麼就能對俄國艦隊進行炮擊,不拿下要塞也能完成作戰目的,但是乃木堅決反對拿下高地,一定要去攻下要塞。
  • 乃木是把指揮權交給兒玉才拿下203高地,之後兒玉又還回了權力於是傷亡才這麼慘重。
  • 可以留下足夠的兵力看守要塞,第三軍不管要塞繼續北上。

擁護乃木的意見[編輯]

  • 沃邦的理論已過了200年不再實用了,而實際上乃木熟讀了大量當時的歐洲軍事理論。例如沃邦的書中說的要塞是高築城壁放上大炮,並不是旅順那種有塹壕和鐵絲網,被火力猛而發射間隔短的火炮和機槍保護的要塞。
  • 除了大量犧牲步兵外,突破要塞的有效辦法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才發明出來(採用之字掘壕的方式進擊)。
  • 司令部設置得離東雞冠山只有3公里,離前線過遠之說不成立。
  • 旅順要塞在各個方向上有著同樣的防禦力,並不是東雞冠山才防禦強有力。
  • 就算一開始將目標設定為203高地,也免不了巨大的傷亡,而且反對攻擊203高地的不只是乃木,大山嚴和兒玉也一樣反對,所謂兒玉主張打203高地是後世的編造。打203高地純是上級滿洲軍部的強硬命令所致。
  • 如果留下足夠的兵力,至少需要4萬,那樣第三軍也對於奉天會戰無足輕重了。
  • 兒玉的重炮變動僅是指後備部隊的重炮,司馬遼太郎的小說中所寫的將28CM重炮改換目標攻擊203高地並不是事實。

殉死[編輯]

  • 1912年明治天皇大葬,乃木希典切腹自殺,其妻亦以短刀割頸自殺,為天皇殉節。

殉死的影響[編輯]

乃木希典為天皇自殺,被日本人稱為「殉死」。乃木希典也成了「武士道」精神的象徵。死後當局為他在其故居等多地建「乃木神社」,宣傳武士道精神。

乃木希典紀念郵票
乃木希典的殉死後來被許多日本作家作為題材寫進文學作品中,如:

家族[編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