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峨眉開拓史

峨眉開拓史
自清康熙﹝西元1691年﹞,漢人開墾竹塹地區以來,經歷雍正,康熙、嘉慶、道光數代,竹塹地區皆已先後開墾,興建莊園和街道,唯獨東南地區﹝今北埔、峨眉、寶山三鄉境域﹞,還有原住民三十社盤據其間,由於這些原住民作風強悍,時常出外搶奪新進漢人的聚落,加上各地賊亂四起,官方社隘遲遲難進使漢人無法向竹塹東南山區移墾。
道光14年﹝西元1834年﹞南庄﹝苗栗地區﹞撫番事業就緒後,淡水同知李嗣鄴急對竹塹東南地區開墾工作,經多方物色人選,乃拔擢九芎林庄的粵籍墾首姜秀鑾,負責籌設新隘事業,並允許由官方資助開辦墾務興設隘費用,姜秀鑾獲諭後,徵求竹塹商人合作,周邦正﹝人稱周百萬﹞特別贊同,於是兮頭向閩粵兩籍商紳集資24股,以周姜兩人為墾首戶,三者合股組成「金廣福」墾號,「金」表示官方,「廣」表示粵籍,「福」表示閩籍,向淡水同知申請立案官方除資官銀1000兩外,並將設在鹽水港,南隘茄冬湖,雙溪,大崎,金面煽員山仔等隘及石碎崙的關隘畫為其管理範圍。
 
姜秀鑾率領所募粵閩兩籍免農百人,從數祀林﹝金新竹縣竹東鎮﹞方面,沿著年路途突進北埔,驅原土著而建立據點,經審查險要,建立新隘36處,配置隘丁260名,各隘之間均已敲木魚或竹筒的聲音為聯絡記號,形成一大防禦線,隨著隘線墾地的擴大而向前推進,因此稱為「大隘」。
大隘『峨眉』百年大事
●道光6年﹝西元1826年﹞姜秀鑾出任九芎林總理。
●道光14年﹝西元1834年﹞十二月淡水同知李嗣鄴諭示姜秀鑾在塹南橫崗頂建隘慕丁防番。
●道光15年﹝西元1835年﹞李嗣鄴諭示姜秀鑾、林德修勸捐,招佃開墾,於是兩人並舉為墾戶首,合串戶名為『金廣福』。
●道光26年﹝西元1846年﹞第一代粵籍墾戶首姜秀鑾逝世,享年六十三歲。
●道光27年﹝西元1847年﹞閩籍墾戶首周邦正逝世,享年六十七歲。
●咸豐5年﹝西元1855年﹞姜榮華承其父姜殿邦之傳,接辦金廣福之一切墾務、隘務。
●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邱金華樂助義興嘗祀典,每年春分於聚落外「開基義友塚」祭祀初墾時期屢戰原住民而陣亡之勇士枯骨。
●同治9年﹝西元1870年﹞金廣福墾線已移進五指山右角,配置隘丁120人。
●同治12年﹝西元1873年﹞丹桂宮慶成福醮。
●光緒12年﹝西元1886年﹞劉銘傳實施開山撫番,裁撤金廣福隘務及番改,解除開墾權責。
●光緒15年﹝西元1889年﹞姜、張兩家陸續出租地基,供商家架造店舖、街屋,漸漸形成下街』。
姜榮華之子姜紹祖在新竹城陷落後,率「敢字營」義軍抗日失敗被抓,服毒就義。

●光緒24年﹝西元1898年﹞月眉創設公學校。
●民國3年﹝西元1914年﹞滌心寺改為金剛寺。
●民國7年﹝西元1918年﹞月眉公校增設富興公教場會。
●民國8年﹝西元1919年﹞611日,電線架設完成開始點燈。
●民國9年﹝西元1920年﹞111日,本庄改稱為新竹州竹東郡月眉庄,置庄設場。
●民國22年﹝西元1933年﹞4月,舉行金廣福開闢大隘百年祭,將北埔聚落東側所倚之山巒,命為秀鑾山,而聚落外之「開基義友塚」一帶,則稱「邦正園」紀念開隘之粵籍墾戶首姜秀鑾及閩籍周邦正兩人。
●民國24年﹝西元1935年﹞台灣中部大地震,獅頭山金剛寺因地震崩壞重建。
●民國42年﹝西元1953年﹞北埔、峨眉、寶山三鄉熱心教育人士,倡議創設北埔初級中學,推姜阿新為建校主任委員。
●民國49年﹝西元1960年﹞大埔水庫﹝峨眉湖﹞完工。
●民國66年﹝西元1977年﹞秀鑾山興建牌樓、紀念碑。
●民國72年﹝西元1983年﹞北埔、峨眉、寶山共同紀念大隘開闢150週年,舉辦三鄉運動會、遊藝會、文物展覽等活動,並集資於秀鑾山上建觀音像。金廣福公館經內政部審定為一級古蹟。
●民國87年﹝西元1998年﹞北埔國小、峨眉國小百週年校慶。
  • 歷史典故
           
    道光年間,隨著金廣福武裝移民犁耙的步步逼近,本鄉亦成為漢人的家園,因峨眉溪畔這塊河階台地恰似一彎新月而取名「月眉」,後來為了避免與他鄉同名,改稱「峨眉」取月與峨音相近。
       
    本鄉山多田少,山川鐘靈毓秀,中港溪流域的充沛水氣,所孕育的東方美人的烏龍茶遠近馳名,尤其是椪風茶帶蜂蜜香味又有水果的味道,被喜好者視為民間極品。
       
    本鄉與南庄交界的獅頭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風景絕佳為台灣全省12勝景之一。境內大埔水庫又名﹝峨眉湖﹞深具觀光價值。
  • 地勢位置
      
    本鄉位於新竹縣之南邊,北與寶山鄉相連,東與北埔鄉相接,西南與苗栗縣頭份鎮、三灣鄉、南庄鄉等三鄉鎮接壤,全鄉面積46.8 平方公里,人口為六千七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