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
拼音:cài gēn tán
同义词条:菜根谭
《菜根譚》是一部以處世思想爲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語錄體,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爲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的表白。《菜根譚》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作者以“菜根”爲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隻有經過艱苦磨鍊才能穫得”。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譚》現存有大體兩種不同版本--清刻版與明刻版,明刻版來自三峰主人於孔兼的題詞,系日本内閣文庫昌平坂學問所的藏本,據說當初刊載於明代高濂編輯的《雅尚齋遵生八箋》中。書分前後兩集,前集225條,後集135條,共360條。本詞條采用清刻版,以光緒丁亥年氧颺州藏經院木刻本爲主,參以二十三年佛學書局排印本。
作者簡介
洪應明,字自誠,號初懷道人,生平事蹟不詳。據推測,他很可能是金壇縣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隱士。該書成書和刊行的時間可能在萬曆年間的中後期或末
期。這時,神宗皇帝治國無道,宦官專權,朝綱廢弛,黨禍横流,由嘉靖朝開始顯露端倪的内憂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來,有識之士的思想異常沉悶,無法從當時十分
激烈的社會矛盾中解脱出來,於是就會有人形諸筆墨,表達時代的心聲。
《菜根譚》原序
戊子之秋七月既望, 餘以抱病在山,禁足閱。適岫雲監院琮公由京 來顧,出所刻《菜根譚》書命予爲序,且自言其略曰:“來琳初受近圓,即 詣西方講席,聽教於不翁老人。參請之暇,老人私誡曰:“大德聰明過人, 應久在律席,調伏身心,遵五夏之制,熟三聚之文,爲菩提之本,作定慧之 基,何急急以聽教爲哉?”
居未幾,不善用心,失血莫醫。自知法緣微薄,辭翁還岫雲。翁曰:‘善, 察爾因緣,在彼當有大振作,但恐心爲事役,不暇研究律部。吾有一書,首 題《菜根譚》,系洪應明著。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 語,有遷善語,有介節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 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設能熟習沉玩而勵行之,其於語默動靜之 間,窮通得失之際,可以補過,可以進德,且近於律,亦近於道矣。今授於 爾,應知珍重。’時雖敬諾拜受,究竟不喻其爲藥石意也。厥後曆理常往事 務,俱忝要職,當空華之在前,不識元由眼里之魔,認水月以爲真,豈知惟 是天垂之影。由是心被境遷,神爲力耗,不覺釀成大病,幸來及於盡耳。既 微瘥間,無以解鬱,因追憶往事,三複此書,乃悟從前事事皆非,深有負於 老人授書時之言焉,惜是書行世已久,紙朽蟲蛀,原板無從稽得,於是命工 繕寫,重爲刊刻。請井言於首,啟迪天下後世,憚見聞讀誦者身體力行,勿 使如來琳老方知悔,徒自慚傷,是所望也!”
餘聞蹤公之說,撫卷歎曰:“夫洪應明者,不知何許人。其首命題,又不知何所 取義,將安序哉?”竊似之曰:“菜之爲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 有味也。但昧由根發,故凡種萊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書所說 世味乃出世味;皆爲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雲:“性定菜根香。” 夫菜根,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哪此書, 唯靜心沉玩者,乃能和旨。是與否與?既不能反質於原人,聊將以侯教於來 哲。即此序。時乾隆三十三年中元節後三日。
三山病夫通理謹識。
菜根譚序
逐客孤蹤,屏居蓬舍。樂與方以内人游,不樂與方以外人游也。妄 與二三小子浪蹟於雲山變幻之麓也。日與漁父、田夫朗吟唱和於五湖之濱、綠野之坳,不日與 競刀錐、榮升鬥者交臂抒情於冷熱之場、腥膻之窟也。間有習濂、洛之說者牧之,習竺、乾之業者辟之,爲潭天、雕龍之辯者遠之,此足以畢予山中會倆矣。 適有友人洪自誠者,持《菜根譚》示予,且丐予序,予始視之耳。既而乇幾上之陳編,屏胸中雜慮,手讀之則覺:其譚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盡岩險。俯仰天地, 見胸次之夷猶,;塵芥功名,知識趣之高遠。筆底陶鑄,無非綠樹青山;口吻化工,盡是鳶魚躍。此其自得何如,固未能深信,百據所擒詞,悉砭世醒空之吃緊,非 入耳出口之浮華也。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曆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風波,備嚐險陰可想矣。洪子曰:“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天;天厄我以 遇,吾高吾道以通之。”其所自警自力者,又可思張。由是以數語弁之,俾公諸葛亮人人知菜根中有真味也。
前言
《菜根譚》是明朝萬曆年間洪應明寫的一本語錄體著作,作者生平不詳。 從宋朝到明朝,這類寫修身自省、爲人處世的語錄書不少,但能夠風靡於當 今的隻有《菜根譚》。尤其是日本, 早在明治維新前後就出現了幾種版本, 到了八十年代,更成了企業界“人人關心、愛讀的書籍”。這股風又影響回 國内,便在讀者群中出現了爭讀《菜根譚》的熱潮,至今不衰。據說起名《菜 根譚》,是因爲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那麼種菜人的隻有厚培菜根才會有味。 也有人說是,“咬得萊根則百事可爲”的意思。不管怎麼說,書中所表達的 是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對爲人處世、修身養性乃至治學家訓的認識、體會。 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爲、釋家的出世和自身的體驗,形成了一 套出入世法則,爲人處世方式而傳之後,表現了中國人對人生、人際、人性 的獨到見解。
全書沒有嚴密的邏輯聯繫,完全由作者侃侃而談,如叙家常,一段話數 十百字不等,共 360 則。格言警句,信手拈來,文辭幽雅,對仗工整。現代 人與四百年前的人在觀念、方式上當然有許多不一樣,可無論是尋找修身養性的途徑、做事待人的准則,或是探求從商經營的謀略、從政識才的判識等 等,《菜根譚》都給人以深刻啟迪,沒有因日月的推移而銷磨其邃智的光采。 此次編譯,按照内容分爲處世篇、修身篇、齊家篇、蒙養篇、閑適篇五 部分,重新排列。第一則加標題,進行注解、現代漢語翻譯及評點,以體現
該書的系統性,方便讀者。
一九九四年八月
作品評價
似和風細雨滌盪心靈,一部《菜根譚》匯集修身養性、爲人處世的人生哲學,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以精練明雋、雅俗共采的文字道出了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本書
編譯從儒、釋、道三家的思想體系,對《菜根譚》以通俗直觀的解釋,加上工筆大師王丹先生的繪畫珠聯璧合,白紙黑畫凝聚萬里山川之氣,言語之中宛見古賢之
心。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爲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譚》博大精深,妙處難以言傳,須有心人在工作之餘,沏一杯清茶,靜靜的品位,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高。細味此書,一則重溫人間那種已被淡
忘了的真趣,二來清醒一下被金錢燒灼得暈頭轉向的頭腦,尋找的修身養性的途徑、待人處事的准則,學會高瞻遠矚,學會達觀人生。
《菜根譚》的文字簡鍊明雋,更是叫人含咀無窮,它亦駢亦散,融經鑄史,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餘山色,夜靜鍾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中國人的處世哲學中有一股韌勁,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艱難險阻都能被以柔克剛地化解;中國人人生態度中有一種達觀,總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輝會將自家的惡蹟掩埋;中國人的應世妙方中有一種率真,飲食男女,人生欲存,醇酒婦人,淺酌低唱,也不失爲人生本來面目。
《菜根譚》能告訴我們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現代化的城市喧囂已經湮沒了古代風情並帶給我們與日俱增的焦慮、煩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縱欲時,《菜根譚》如一溪清泉,能滌去我們焦燥的塵灰,化解我們心中的積煩。
《菜根譚》不是一部有系統的、邏輯嚴密的學術著作,而是三百多年前一位退職官僚的人生處世哲學的表白。作者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爲思想和釋家
的出世思想,成爲一種在世出世的處世方法體系。這是該書最突出的一個特點。但《菜根譚》並非完全消極厭世的道德說教,它還有勸導人們建功立業,積極入世、
樂觀進取的一面。例如,他說:“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隻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他的積極入世思
想是有限度的,他要求人們應該堅持一種道德標准,符合時可以積極入世,反之,則寧可“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這種講究道德的原則立場對於現代社
會依然有借鑒意義。
洪自誠《菜根譚》的文辭秀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表現了洪氏的儒、釋、道思想之三味,讀之令人心曠神怡。除了《菜根譚》外,洪應明的作品還有 《仙佛奇蹤》四卷(《四庫全書》收)。從《菜根譚》的内容及洪的友人於孔兼等人的記載中,可知洪應明是早年熱衷塵世,晚來皈依佛門、廣事交游、出入佛道的 儒生。《菜根譚》書名之由來,眾說紛紜。洪的友人於孔兼認爲:“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曆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嚐險阻可想矣。洪子曰: 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其所自警自力者又可思矣!”看來,洪應明是以菜根之清苦曆練,來比喻自己曆經人世滄桑後所穫得 的一種超逸、通達之品格。而清乾隆年間三山通理在序文中稱:“菜之爲物,日月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認 爲作者是將菜味比作世味,須培本固根、靜心沉玩方能領悟其中妙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