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一作德暘,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

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一作德暘,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白石巷。林景熙是雄踞我国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二千年历史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编辑摘要
中文名:林景熙籍贯:浙江
性别: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242年去世年月:1310年


林景熙 

林景熙 - 林景熙

(1242~1310)  宋末诗人。字德阳,一作德□,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1271)进士。受泉州教官,历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元朝西藏僧人杨琏真伽挖掘宋帝陵墓时,林景熙收拾遗骨,葬于兰亭,植冬青树为标志,作《冬青花》以抒忠愤。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因而名重一时,学者称"霁山先生"。

林景熙 - 成就



林景熙论诗主张"诗文归一"、"根于性情"。其诗多哀国怀旧之情,如《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触景生情,借景写怀,沉郁苍凉,感人至深。七古《读文山集》则悲壮激楚,正气凛然,如结尾写道:"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世间洒泪儿女别,大丈夫心一寸铁!"《宋诗钞·白石樵唱钞》引宋末方逢辰评:"诗家门户,当放一头。"

所著《霁山集》5卷,元人章祖程注。《知不足斋丛书》本作《霁山先生集》5卷,卷首1卷,拾遗1卷。有1960年中华书局排印本。《宋代五十六家诗集》中有《白石樵唱集》1卷、清宣统石印本。

德佑元年(1275)三月,元军在伯颜率领下进入建康,临安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可恨那些大臣们尚在勾心斗角。景熙眼看国事已无可为,不久便弃官归里,隐居平阳县城白石巷。

    德佑二年春,在临安陷落前,益王,广王 逃离临安,闰三月陈秀夫等在温州江心寺,奉益王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副之。祥兴二年(1279)二月,厓山战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消息传来,林景熙与陈则翁等人秘密举行哭祭。后见陆秀夫广陵牡丹诗卷,无限感慨,题诗云:“南海英魂叫不醒,旧题重展墨香凝。当时京洛花无主,犹有春风寄广陵。”

    景炎二年(1277),林景熙应会稽王英孙的邀请,来到越中。“一曲危栏人独倚,江山浑在梦中看。”宋亡后,贵公子出身的王孙英,在这样百无聊赖的心情下,延致四方名土,啸傲泉石,饮酒赋诗,这是反元情绪一种无可奈何的发泄。景熙在越中先接触了谢翱、唐珏、胡侨等富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志士。

    至元二十二年(1285),总统江南释教的札木杨喇勒智为了盗取来皇陵中的金玉宝玩,把在会稽的徽钦二帝以下的历代帝王后妃的陵墓全部发掘,把剩骨残骸抛弃在草莽中,惨状目不忍睹,但无人敢去收拾。这时林景照正在会稽,出于民族义愤,与郑朴翁等扮作采药人,冒着生命危险,上山拾取骨骸。景熙收得残骨两函,托言佛经,埋葬于兰亭山中,并移植宋常朝殿前冬青树作为标志,并写了《冬青花》诗:“移来此种非人间, 曾识万年觞阵底月。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宗山竹裂。”又作《梦中诗》四首,以凄怆的声调记录了理骨的经过,抒发了自己的悲愤,并希望将来能读到他的诗的人,知道民族正气依然存在,没有随着国家的沦亡而完全消失。

    至元二十七年(1290)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八周年忌日,好友谢翱登富春山西台哭祭,写了《西台恸哭记》,又寄诗给林景熙,林景熙写了《酬谢皋父见寄》,一开头便说:“入山采芝薇,豺虎据我丘;入海寻蓬莱,鲸鲵掀我舟。山海两有碍,独立凝远愁。”古人不得志,则隐居山林,或遁迹江海,如今国亡,何处去找一方净土呢?“行之古台上,仰天哭所思。馀哀散林木,此意谁能知?”若千年后,他捧读《文山集》,这位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仿佛兀立在眼前。他心有灵犀,那充塞宇宙的皓然正气,似乎凝聚在他的笔端,一泻而下:

黑风夜撼天柱折,万里风尘九溟竭,
谁欲扶之两腕绝,英泪浪浪满襟血。
龙庭戈铤烂如雪,孤臣生死早已决。
纲常万古悬日月,百年身世轻一发。
苦寒尚握苏武并,垂尽犹存杲卿舌。
膝不可下头可截,白日不照吾忠切
哀鸿上诉天欲裂,一编千载虹光发。
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
世间泪洒儿女别,大丈夫心一寸铁!

    这首诗,堪与《正气歌》同读。这是他的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大德初年,林景熙开始他的漫游。先后到过杭州、华亭、苏州无锡镇江湖州以及严陵等地。写了许多寄托爱国之情的纪游诗,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处,也以诗文相互勉励。他重过故宫,江山易主,景物全非,发出“王气销南渡,僧坊聚北宗。烟深凝碧树,草没景阳钟”的感叹。过葛岭时,他对已被杀死的权好贾似道,还责问“误国竟何言!”

    景熙归隐后,曾说不再与闻世事,但当他听到谢妨碍不与元朝合作,绝食而死,十分钦佩,他写道:“何人续迁《史》,表为节义雄。”他听到家铉翁放归,呈诗说:“衣冠万里风尘老,各节千年日月意。”把他比作苏武,表示无限景仰。陆放翁临终时吩咐儿孙,中国何时统一了,祭奠时你们别忘了告诉我。林景熙说:“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能憎才能爱,他以犀利的笔锋,借秦吉了和孙供奉,对那些寡廉鲜耻的叛将贰臣,予以痛斥。

    景熙到五十八岁后,才大部分时间住在平阳,他在马鞍山麓建了一所超奥别业。教授生徒,过着清贫的生活,以颜回草食瓢钦、乐在其中来自我解嘲。但他还是关心世事。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他写了《公溥堂记》向州守孙筠进了药石之言,希望他能为老百姓做些好事。大德十年(1306),州判皮元修了 阴均陡门,他欣然为其作记。大德四年(1300)他为判官王秉仁写了《平阳县治记》使人们知道平阳建县的历史。大德十一年(1307),《平阳州志》修成,他作了序言。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景熙六十七岁,忽然游兴勃发,北上杭州,不久即生病回到平阳。经过两年,这位爱国诗人唱完了他的歌与世长辞了,享年六十九岁。晚年,他把自己的诗文收集起来,编成杂文十卷,诗六卷,诗集名《白石樵唱》。逝世后二十四年,同里章祖程的《白石樵唱》注释本问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