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 | |
---|---|
表彰對象 |
以下6大領域的傑出貢獻者 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 |
國家或地區 | 瑞典, 挪威 |
首次頒發 | 1901年 |
官方網站 |
諾貝爾是近代炸藥的發明者,因此也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但他對自己的發明用於破壞感到震驚,於1895年11月27日在法國巴黎的瑞典-挪威人俱樂部上立下遺囑,用其遺產中的3100萬瑞典克朗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以表彰那些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或做出傑出研究、發明以及實驗的人士。
諾貝爾獎的由來
諾貝爾獎 |
|
由於諾貝爾終生主張和平主義,也因此他對於自己改良的炸藥作為破壞及戰爭的用途始終感到痛心。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 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這個遺囑,從1901年開始,具有國際性的諾貝爾獎創立了, 分別獎勵5個領域: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1]、文學、和平。
1969年,瑞典國家銀行出資增設瑞典銀行經濟學獎,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或「諾貝爾紀念獎」。儘管與前述5種獎項「合稱諾貝爾獎」,但實際上「不是諾貝爾獎」[2][3]。
提名與評選過程
諾貝爾獎提名和評選程序.- 9月:寄出邀請函。諾貝爾委員會向夠資格提名的人發出邀請提名的信件。
- 2月(次年):提名截止。
- 2月至3月:產生小名單。
- 3月至8月:顧問審查小名單。
- 10月:產生諾貝爾獎得主。
- 12月:諾貝爾獎得主得到獎金。
獎金
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諾貝爾獎第一次在原皇家音樂學院頒發了文學、物理、化學和生理學或醫學獎。從1902年起,諾貝爾獎每年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發。一開始,當時的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並不同意將此全國大獎頒發給外國人,但後來意識到該獎金對於這個國家的公共價值,他改變了主意。諾貝爾獎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那天,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正式的頒獎典禮,獲獎者在典禮上被要求身著全套禮服。但是獎金獲得者名單通常在當年的10月份就由不同的委員會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戰爭關係停頓了幾年。
諾貝爾獎的獎金豐厚,在同一年裡,各項獎金的數額是相同的,不同的年份,獎金數額有所變動,其幅度主要取決於市場行情。2009年,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140萬美元)。[5][6]每個各項獎金可由兩個獲獎者均分享(最多不超過三人);如果當年無人得獎,則該獎金可留待翌年;每一項獎金在五年內至少應頒發一次,以鼓勵得獎人能夠繼續工作而不至於受到財政上的壓力。
獎項
獎牌 | 分類 | 特點 |
---|---|---|
|
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頒發,始於1901年,每年12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 表彰「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7]」。 |
|
|
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頒發,始於1901年,每年12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 表彰「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8]」。 |
|
|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負責頒發,始於1901年,每年12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 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9]」。 |
|
|
瑞典學院負責頒發,始於1901年,每年12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 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10]」。 |
|
|
挪威議會的諾貝爾委員會負責頒發,始於1901年,每年12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 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11]」。 |
|
|
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頒發,始於1968年,由瑞典銀行出資增設,每年12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 簡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或「諾貝爾紀念獎」。 |
統計數據
截至2013年10月14日,共有875個人和組織獲得了561個諾貝爾獎與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截至2012年,得主平均年齡59歲。多次獲獎者共6人[12]。表列「比例」僅取至小數點後2位,並採無條件捨去法紀錄之。
獎項 | 113年歷史總計 (至2013年10月14日) | ||
---|---|---|---|
總得主數 | 女性得主數 (比例) | 華人得主數 (比例) | |
物理學 | 196 | 2 (1.02%) | 6 (3.06%) |
化學 | 166 | 4 (2.4%) | 2 (1.2%) |
生理學或醫學 | 203 | 10 (4.92%) | 0 (0%) |
文學 | 110 | 13 (11.81%) | 2 (1.81%) |
和平 | 100+25 | 15 (12%) | 2 (1.6%) |
5種獎項總計 | 801 | 44 (5.49%) | 12 (1.49%) |
經濟學 | 74 | 1 (1.35%) | 0 (0%) |
6種獎項總計 | 875 | 45 (5.14%) | 12 (1.37%) |
國籍
截至2013年10月14日,各國籍(包括出身國)各獎項得主人數的世界前5名。性別與族裔
截至2013年10月14日。-
- 女 性 45
- 猶太人 186
- 日本人 19
- 華 人 12
- 中國人 2
- 除籍中國人 6
- 印度人 9
逸事
次數
- 法國籍波蘭裔科學家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 美國科學家萊納斯·鮑林,第一位以唯一獲得者身份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 美國科學家約翰·巴丁
- 英國科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
家族
- 居里一家
- 瑪麗·居里,1903年物理學獎,1911年化學獎。
- 丈夫皮埃爾·居里,1903年物理學獎。
- 大女兒伊雷娜·約里奧-居里,1935年化學獎。
- 丈夫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1935年化學獎。
- 小女兒艾芙·居里著有《居里夫人傳》,她本人不是科學家。她的丈夫亨利·拉波易斯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領取了1965年和平獎。
- 兄弟都獲獎
- 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兄弟是荷蘭的簡·丁伯根(經濟計量學模式之父,於1969年獲得瑞典銀行經濟學獎)和他的弟弟尼可拉斯·丁伯根(發現動物個體及群體的行為模式,於1973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 父子都獲獎
- 湯姆孫父子:1906年物理學獎和1937年物理學獎分別是約瑟夫·湯姆孫與英國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喬治·湯姆孫。
- 布拉格父子:1915年物理學獎是威廉·亨利·布拉格與威廉·勞倫斯·布拉格。
- 波爾父子:1922年物理學獎和1975年物理學獎分別是尼爾斯·玻爾與奧格·玻爾。
- 西格巴恩父子:1924年物理學獎和1981年物理學獎分別是曼內·西格巴恩與凱·西格巴恩。
年齡、群體
- 最年輕、最年長的得主
-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為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1915年(與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起)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只有25歲。
- 里奧尼德·赫維克茲獲2007年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時已有90歲。為至今最年長的諾貝爾獎得主。
- 索爾維會議
- 1927年10月召開的第五次索爾維會議。參加會議的29人中有17人獲得或後來獲得諾貝爾獎。
逝世者獲獎
諾貝爾獎原則上僅能授予在世者,但有三次例外。一為193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埃里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特(Erik Axel Karlfeldt),二為196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格·哈馬舍爾德(Dag Hjalmar Agne Carl Hammarskjöld),三為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拉爾夫·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爭議
人們對諾貝爾獎的爭議點,除了在各獎得主必須是三人以下的限制外,還有不頒給已過世的人,另外還有諾貝爾獎不設立重要的數學獎。19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約翰尼斯·斯塔克曾為自身利益為希特勒效勞,諾貝爾基金會無權使獲獎者改變自己的看法。
諾貝爾獎的規矩:得主必須是三人以下,也產生過爭議,該獎項只是表彰在科學領域中有重大突破的個人和小團隊的。不過也有例外的是諾貝爾獎中的和平獎,分別在1917年,1944年,1963年頒發給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組織,2012年頒發給了歐洲聯盟組織。2013年則頒發給了禁止化學武器組織。
諾貝爾獎在對於物理學獎及化學獎的頒發在學術界有時也會引起爭議,其中最為著名的例子是愛因斯坦沒有因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在12年後才因光電效應獲獎。
關於諾貝爾基金會不設立數學獎[19],其中有一個流傳較廣的民間說法是諾貝爾的妻子與一位名叫雷富勒(Mittag-Leffler)的數學家有外遇,所以諾貝爾本人強烈要求不設置諾貝爾數學獎。不過這個說法也被人指責顯然不實,因為諾貝爾根本沒有結婚。[20](參看: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隨著計算機的發展,關於諾貝爾獎是否應該增設諾貝爾計算機獎也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計算機界的圖靈獎被稱為「計算機界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也被一些女權團體批評,因為相較於男性,女性在諾貝爾得獎的人數明顯偏低,讓一些婦女和女權團體批評諾貝爾獎有性別歧視之嫌。至2011年為止目前女性在諾貝爾獲得最多獎項的一年為2009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