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
瑞典語:Nobelpriset,
挪威語:Nobelprisen)是一項由
瑞典皇家科學院、
瑞典學院、
卡羅琳學院和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給對
化學、
物理、
文學、
和平和
生理及醫學這五方面有著傑出貢獻的人士或組織的獎項
[1]。諾貝爾獎是根據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並由
諾貝爾基金會管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及諾貝爾獎的頒發。
諾貝爾經濟學獎則是由
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設立的,以表揚在經濟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士
[2]。每個獎項都由不同的委員會負責頒發:化學獎、物理學獎和經濟學獎經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文學獎經由瑞典學院頒發,生理及醫學獎經由卡羅琳學院頒發,和平獎經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
[3]。每名諾貝爾獎得主都會獲得獎章、證書和獎金
[2]。1901年,首名諾貝爾獎得主獲得了150,782
瑞典克朗,這筆獎金在2007年12月已相等於7,731,004瑞典克朗。2008年,諾貝爾獎得主獲得大約10,000,000瑞典克朗
[4]。每年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死忌,物理學、化學、生理及醫學、文學和經濟學獎項會在
斯德哥爾摩頒發
[5],而和平獎則會在
奧斯陸頒發
[6]。
截至2011年,已有830名人士和23個組織獲得諾貝爾獎,包括69名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7]在諾貝爾獎得主中,有4名得主所屬的政府拒絕讓他們前往領獎,
阿道夫·希特勒禁止其中3位
德國得主,分別是
里夏德·庫恩(1938年化學獎得主)、
阿道夫·布特南特(1939年化學獎得主)和
格哈德·多馬克(1939年生理及醫學獎得主),另一位則是因為受到
蘇聯政府施壓而拒絕領獎的
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1958年文學獎得主)。1964年文學獎得主
尚-保羅·沙特和1973年和平獎得主
黎德壽是目前唯一兩名拒絕領獎的得主;尚-保羅·沙特拒絕獎項的原因是他拒絕所有官方獎項,黎德壽拒絕的原因則是當時
越南仍陷入戰亂之中。有6名得主曾獲得多過一次諾貝爾獎,其中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曾三奪
諾貝爾和平獎,是獲獎次數最多的得主
[8]。在830位諾貝爾獎得主中,有44位是女性,而第一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是
瑪麗·居里(1903年物理學獎得主)
[9][8]。某些由於外圍因素或缺乏提名而沒有頒發諾貝爾獎的年份中原本的獎金會回撥到基金用作其他相關獎項
[10]。諾貝爾獎在1940年至1942年之間,因為正值
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未有頒發
[11]。
得主列表
1901年~1968年
1969年至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