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佛門護生》7. 清代(1644~1911年)

《佛門護生》7. 清代(1644~1911年)
【觀世心編著】
 
〔7.1〕
明末清初‧吳偉業(1609~1671年)
 
〔7.1.1〕
莫謂畜生微,與人同氣血。
但恣我肥甘,不顧他死活。
痛口說向君,畜生非是別。
過去之六親,未來之諸佛。
〔出處〕
明末清初‧吳偉業〈勸素食〉詩,參閱《護生詩鈔》。
 
〔7.2〕
明末清初‧斷愚真智禪師(1622~1677年)
 
〔7.2.1〕
一體同觀莫恣饕,堪憐活剝與煎燒。
此時悅口殃誰致,他劫償渠果自招。
須種福田如日永,好翻業浪若水消。
蠲除籠網從飛躍,海角天涯德被遙。
〔出處〕
明末清初‧斷愚真智禪師〈勸放生戒殺〉,參閱《嘉興藏‧B246‧29冊;退菴斷愚智禪師語錄‧卷下》。
 
〔7.3〕
清‧周夢顏(1656~1739年)
 
〔7.3.1〕
仁列五常首,慈居萬德先。皇哉三教論,異口若同宣。
人人愛壽命,物物貪生全。雞見庖人執,驚飛集案前。
豕聞屠價售,兩淚涌如泉。方寸原了了,祗為口難言。
驀受刀砧苦,腸斷命猶牽。白刃千翻割,紅爐百沸煎。
炮烙加彼體,甘肥佐我筵。此事若無罪,勿畏蒼蒼天。
古來生殺報,往復如轤旋。吾昔弱冠時,目擊生哀憐。
搜羅今昔事,將盈數萬言。誓拔三途苦,此志久愈堅。
落筆傷心處,一字一嗚咽。繡板貧無力,勸募亦辛艱。
崎嶇三四載,今日方流傳。奉勸賢達者,留神閱是編。
〔出處〕
清‧周夢顏〈勸閱是集者〉,此篇是戒殺之綱領,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一》。
 
〔7.3.2〕
富家生一子,珍之如寶玉。
物類若引群,便作羹中肉。
清夜一提撕,此心何太毒。
願將地藏經,與君三復讀。
〔出處〕
清‧周夢顏〈勸弄璋家〉,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一》。
 
〔7.3.3〕
濁世慈祥門第,天宮福祉加臨。曾聞一善敵災星,何況恩施多命。
祖父堅持殺戒,子孫方有觀型。莫將細物視為輕,試就芻蕘一聽。
〔出處〕
清‧周夢顏〈家政〉,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3.4〕
人類欣逢吉事,眾生對泣哀鳴。微軀定是享嘉賓,一夜千翻凜凜。
誰料業緣會遇,怨家次第相尋。披毛戴角口無聲,俯首牽來就刃。
〔出處〕
清‧周夢顏〈慶賀〉,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3.5〕
兩姓因緣乍合,百年偕老茲辰。重重瑞氣藹門庭,鼎鑊烹炰侈盛。
堪歎雄雌物類,亦同夫婦恩情。只緣宿世少慈心,今日雙雙填命。
〔出處〕
清‧周夢顏〈婚嫁〉,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3.6〕
笑語音容不再,秋霜春露含悲。擊鮮薦俎望魂歸,增卻重泉孽累。
孰若申嚴佛事,虔修五戒三歸。亡親未度子心虧,此語當銘五內。
〔出處〕
清‧周夢顏〈喪祭〉,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3.7〕
大則城池宮觀,小而茅舍竹籬。搬磚運瓦並挑泥,禍及昆蟲螻蟻。
切莫殺生犒匠,休將蟄穴拋離。愚人聞此轉生疑,智者須培心地。
〔出處〕
清‧周夢顏〈營造〉,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3.8〕
吾視閻浮器皿,炎天盡伏昆蟲。朔風一起轉成空,不待嚴寒冰凍。
但是含靈尚在,貪生畏死皆同。莫言救護了無功,大小一般知痛。
〔出處〕
清‧周夢顏〈器用〉,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3.9〕
穀氣足以資神,肉味不宜多食。萬病原來從口入,此理貪夫不識。
但顧舌根三寸,不念身軀七尺。真是堪憐不堪惜,累及妻孥哭泣。
〔出處〕
清‧周夢顏〈衛生〉,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3.10〕
天上人間勝事,勤修方便為先。今年錯過待明年,可惜光陰荏苒。
日裏云為動靜,宜思裕後光前。護生之術本無邊,惟在隨機自勉。
〔出處〕
清‧周夢顏〈方便〉,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3.11〕
禽獸臨刑片刻,哀號最屬堪憐。霜刀沸水在其前,一語無由置辯。
想是宿生在世,口中不發嘉言。君今目擊此奇冤,啟齒須存方便。
〔出處〕
清‧周夢顏〈言語〉,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3.12〕
蘧恥獨為君子,舜思善與人同。發心度世貴含宏,在在期於感動。
若藉一身一口,徒然舌敝耳聾。迭相化導易為功,可與言時休縱。
〔出處〕
清‧周夢顏〈勸戒〉,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3.13〕
一指投於沸湯,遍體皆如刀割。從來殺報難逃脫,萬劫紛紛酬答。
片念殺機微動,勇猛回頭止遏。力行善事如饑渴,漸與仁慈符合。
〔出處〕
清‧周夢顏〈強恕〉,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3.14〕
堪駭娑婆濁世,凡夫顛倒昏迷。惡緣日熾善緣微,愁殺眼光落地。
今世因循不悔,他生欲懺無期。怨仇迭報不差移,曾見誰人逃避。
〔出處〕
清‧周夢顏〈懺悔〉,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3.15〕
杳杳十方國土,無非性量包涵。眾生未度我之愆,手握乾坤八面。
要與人天大眾,多生多劫周旋。發心二字廣無邊,佛佛於中顯現。
〔出處〕
清‧周夢顏〈發心〉,參閱《安士全書‧萬善先資集‧卷四》。
 
〔7.4〕
清‧實賢省庵大師(1686~1734年)
 
〔7.4.1〕
羊犬食人肉,人曾食犬羊。
不知人與畜,誰臭復誰香?
〔出處〕
清‧實賢省庵大師〈不淨觀頌〉,參閱《卍續藏‧1179‧62冊:省庵語錄‧卷下》。
 
〔7.5〕
清‧粱同書(1723~1815年)
 
〔7.5.1〕
羞耽喫著誤平生,間嚙蔔匏大可人。
但得生機隨處足,鹿鳴魚躍起歌聲。
〔出處〕
清‧粱同書,參閱《蓮池大師全集‧冊六》。
 
〔7.6〕
清‧趙翼(1727~1814年)
 
〔7.6.1〕
簸舂餘粒撒籬間,喌喌呼雞恣飽餐。
祗道主人恩意厚,誰知要汝肉登盤。
〔出處〕
清‧趙翼〈觀餵雞〉詩,參閱《護生畫集‧第三集》。
 
〔7.7〕
清‧彭紹升(1740~1796年)
 
〔7.7.1〕
鄰雞夜夜競先鳴,到此蕭然度五更。
血染千刀流不盡,佐他杯酒話春生。
〔出處〕
清‧彭紹升〈除夕有感〉詩,參閱《護生畫集‧第一集》。
 
〔7.8〕
清‧吳錫麒(1746~1818年)
 
〔7.8.1〕
吾慕太常齋,鼎俎謝腥汁。斷齋香自清,搯甲露猶溼。
憬彼飛躍姿,所樂生趣得。物物各有情,何苦煎太急。
長養東里魚,哺飼比鄰鴨。池通活水環,樹積翠陰羃。
痌瘝總一體,愛護如保赤。因推慈悲量,重為我佛白。
賤吏每放手,居然岸儒幘。可憐一路哭,更甚過河泣。
園丁昨挑菜,來補山廚缺。適逢放生期,作詩告諸客。
福幸不唐捐,有約早來集。
〔出處〕
清‧吳錫麒〈小雲棲放生會〉詩,參閱《蓮池大師全集‧冊六》。
〔編註〕
此首詩乃用宋代蘇軾〈岐亭〉詩為韻〔見本書4.4.3〕。
 
〔7.9〕
清‧張師誠(1762~1830年)
 
〔7.9.1〕
放生念佛兩重難,只貴當人心地堅。
永祖傳燈輝不夜,願提正令攝人天。
〔出處〕
清‧張師誠,參閱《卍續藏‧1185‧62冊;徑中徑又徑‧卷四》。
 
〔7.10〕
清‧徐謙(1776~1864年)
 
〔7.10.1〕
殺機一動幾時休,羔跪屠前枉淚流。
轉眼擘開生死路,何人刀下肯回頭。
〔出處〕
清‧徐謙〈羔跪刀〉詩,參閱《物猶如此‧孝友鑑第一》。
 
〔7.10.2〕
殺心放下即仙心,慘聽哀鳴淚不禁。
沉痛盡頭共兒死,此情無古亦無今。
〔出處〕
清‧徐謙〈鹿慟子腸斷〉詩,參閱《物猶如此‧慈愛鑑第四》。
 
〔7.10.3〕
同在清涼世界行,臨淵底事殺心萌。
求仙不少丹砂誤,那識長生即放生。
〔出處〕
清‧徐謙〈群魚解毒〉詩,參閱《物猶如此‧酬德鑑第十一》。
 
〔7.10.4〕
戾氣纏身不自知,一牛慘死萬牛悲。
冤冤狹路相逢巧,古往今來放過誰。
〔出處〕
清‧徐謙〈牛報怨〉詩,參閱《物猶如此‧雪冤鑑第十二》。
 
〔7.10.5〕
梵唄聲聲徹太空,胎卵濕化佛心同。
月高籟寂三山浦,大地光明法界中。
〔出處〕
清‧徐謙〈萬魚念佛〉詩,參閱《物猶如此‧通慧鑑第十四》。
 
〔7.11〕
清‧妙空法師(1826~1880年)
 
〔7.11.1〕
相爭相殺幾時休,錯換頭顱更起仇。
有意無心都是孽,將他性命作珍羞。
〔出處〕
清‧妙空法師,參閱《卍續藏‧1193‧62冊;蓮邦消息‧卷下》。
 
〔7.12〕
清‧曉柔法師(1827~1886年)
 
〔7.12.1〕
仁風到我話偏遲,考古驗今君已知。
莫道放生無報應,臨刑不負壽禪師。
〔出處〕
清‧曉柔法師〈戒殺放生〉詩之一,參閱《卍續藏‧1196‧62冊;淨土證心集‧卷下》。
〔編註〕
壽禪師:五代宋初‧永明延壽禪師(904~975年)。初為餘杭庫吏,屢以庫錢買魚蝦等物放生,後坐監守自盜,當棄市。吳越王頗知其放生也,諭行刑者,觀其詞色以覆,師面無慼容。師曰:「吾以庫錢買放生命,莫知其數,死徑往西方,不亦樂乎?」王聞而釋之,乃出家為僧。參閱《卍續藏‧1162‧61冊;淨土資糧全集‧卷四》。
 
〔7.12.2〕
流水遺風萬古垂,泉資象運活魚兒。
濟饑說法納佳種,試看天人授記時。
〔出處〕
清‧曉柔法師〈戒殺放生〉詩之二,參閱《卍續藏‧1196‧62冊;淨土證心集‧卷下》。
 
〔7.12.3〕
為民感格不虛探,信老易牲禱雨甘。
梁武慈風猶未泯,權司天道播東南。
〔出處〕
清‧曉柔法師〈戒殺放生〉詩之三,參閱《卍續藏‧1196‧62冊;淨土證心集‧卷下》。
 
〔7.12.4〕
鱗甲羽毛不可誣,蠢形雖異性無殊。
古今餘報知多少,非但隋侯獲寶珠。
〔出處〕
清‧曉柔法師〈戒殺放生〉詩之四,參閱《卍續藏‧1196‧62冊;淨土證心集‧卷下》。
〔編註〕
隋侯獲寶珠:隋縣溠水側,有斷蛇邱。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邱」。歲餘,蛇銜明珠以報之。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參閱東晉‧干寶的《搜神記‧卷二十》。
 
〔7.12.5〕
羅列厨羮莫妄烹,須知生命識仁情。
潘公去後江湖亂,水族哀號不得平。
〔出處〕
清‧曉柔法師〈戒殺放生〉詩之五,參閱《卍續藏‧1196‧62冊;淨土證心集‧卷下》。
 
〔7.12.6〕
本欲逃生何所依,猿垂悲淚夢魂飛。
我今苦勸諸君子,當學商王解網圍。
〔出處〕
清‧曉柔法師〈戒殺放生〉詩之六,參閱《卍續藏‧1196‧62冊;淨土證心集‧卷下》。
 
〔7.12.7〕
毛寶當年戰敗兵,拯蠅益壽亦分明。
鱉知報婢垂危日,解脫原來仗放生。
〔出處〕
清‧曉柔法師〈戒殺放生〉詩之七,參閱《卍續藏‧1196‧62冊;淨土證心集‧卷下》。
 
〔7.12.8〕
當年非但小沙彌,猶有元村老屈師。
壽盡還將增甲子,仁功効勝服靈芝。
〔出處〕
清‧曉柔法師〈戒殺放生〉詩之八,參閱《卍續藏‧1196‧62冊;淨土證心集‧卷下》。
〔編註〕
小沙彌:昔者,有一羅漢道人,畜一沙彌,知此沙彌卻後七日必當命終。與假歸家,至七日頭,勅使還來。沙彌辭師,即便歸去,於其道中,見眾蟻子,隨水漂流,命將欲絕,生慈悲心,自脫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蟻子,置高燥處,遂悉得活。至七日頭,還歸師所,師甚怪之,尋即入定,以天眼觀,知其更無餘福得爾,以救蟻子因緣之故,七日不死,得延命長。參閱《大正藏‧0203‧04冊;雜寶藏經‧卷四》。

元村老屈師:屈師於元村,遇一赤鯉,買放之。後夢龍王延至宮中,謂曰:君本壽終,以君救龍,壽增一紀。參閱《卍續藏‧1162‧61冊:淨土資糧全集‧卷四》。
 
〔7.12.9〕
誠順好生上帝心,聖言未許動刀碪。
慈勳久積龍天喜,壽自綿長福自臨。
〔出處〕
清‧曉柔法師〈戒殺放生〉詩之九,參閱《卍續藏‧1196‧62冊;淨土證心集‧卷下》。
 
〔7.12.10〕
兵鞘深藏我所思,原從天下有仁慈。
山林願化文王囿,一統清平樂盛時。
〔出處〕
清‧曉柔法師〈戒殺放生〉詩之十,參閱《卍續藏‧1196‧62冊;淨土證心集‧卷下》。
 
〔7.12.11〕
天界懸迎不妄陳,并懷濟鴿佛前身。
斷弓猶憶登仙品,三教終成一體仁。
〔出處〕
清‧曉柔法師〈戒殺放生〉詩之十一,參閱《卍續藏‧1196‧62冊;淨土證心集‧卷下》。
 
〔7.13〕
清‧蓮根戒香法師(?~1871~?年)
 
〔7.13.1〕
修橋舖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
更以持名迴向切,福充慧足上品生。
〔出處〕
清‧蓮根戒香法師,參閱《卍續藏‧1194‧62冊;淨土極信錄‧卷四》。
 
〔7.14〕
清‧吳遯客(?~?年)
 
〔7.14.1〕
不念飛禽愛子情,綠陰深處捕雛鶯。
可憐調舌綿蠻韻,變作驚心痛裂聲。
要識放麑堪托子,須知渡蟻得延生。
還渠子母融融樂,禁苑須教莫浪驚。
〔出處〕
清‧吳遯客〈陪侍御苑,有取小金衣者,母聲慘噪,還之乃息〉詩,參閱《物猶如此‧慈愛鑑第四》。
 
〔7.15〕
清‧壽光禪師(?~?年)
 
〔7.15.1〕
放生續命事雖庸,無限陰功在此中。
一歲積成千種福,十年培養萬重功。
已赴網羅遭困厄,將投湯火近驚冲。
臨刑遇赦恩無量,彼壽隆兮爾壽隆。
〔出處〕
清‧壽光禪師,參閱《卍續藏‧1214‧62冊;蓮修必讀》。
 
〔7.16〕
清‧蓉湖愚者(?~?年)
 
〔7.16.1〕
一聲長歎老牛哀,跪向屠門乞命來。
白刃臨頭魂欲斷,紛紛淚落口難開。
〔出處〕
清‧蓉湖愚者〈代老牛乞命〉詩之一,參閱《新編醒世千家詩》。
 
〔7.16.2〕
耕煙犁雨幾經年,領破皮穿未敢眠。
老命自知無足惜,前功還望主人憐。
〔出處〕
清‧蓉湖愚者〈代老牛乞命〉詩之二,參閱《新編醒世千家詩》。
 
〔7.16.3〕
路近湯鍋無處逃,含冤莫訴但號啕。
耕田用盡平生力,臨老翻教送一刀。
〔出處〕
清‧蓉湖愚者〈代老牛乞命〉詩之三,參閱《新編醒世千家詩》。
 
〔7.16.4〕
宛轉吟成乞命詞,功將酬報請君思。
幸聞名士倡蔬食,殺運由茲一轉移。
〔出處〕
清‧蓉湖愚者〈代老牛乞命〉詩之四,參閱《新編醒世千家詩》。
 
〔7.16.5〕
萬物傷亡總痛情,雖然蟲蟻亦貪生。
一般性命天生就,分付兒童莫看輕。(1)
〔出處〕
清‧蓉湖愚者〈戒勿傷物命〉詩之一,參閱《新編醒世千家詩》。
〔編註〕
(1)童:一作「曹」,參閱《護生詩鈔》。
 
〔7.16.6〕
培養深仁在幼時,方能享壽百年期。
殺心好把慈心換,莫向春林折嫩枝。
〔出處〕
清‧蓉湖愚者〈戒勿傷物命〉詩之二,參閱《新編醒世千家詩》。
 
〔7.17〕
清‧鄭韋庵(?~?年)
 
〔7.17.1〕
天道好生惡殺,人當戒殺放生。莫因口腹動刀砧,折盡平生福分。
水國魚蝦龜鱉,林間走獸飛禽。與人同此一心靈,害命終須索命。
〔出處〕
清‧鄭韋庵〈戒殺放生詞〉之一(調寄西江月),參閱《卍續藏‧1206‧62冊;持名四十八法》。
 
〔7.17.2〕
一命須償一命,千刀還報千刀。千生百劫怎能消,劫數紛紛自造。
不必求籤問卜,當知在劫難逃。欲求赦宥到天曹,戒殺功勳最妙。
〔出處〕
清‧鄭韋庵〈戒殺放生詞〉之二(調寄西江月),參閱《卍續藏‧1206‧62冊;持名四十八法》。
 
〔7.17.3〕
前世殺他是我,今生殺我是他。顛顛倒倒做冤家,何日纔能放下。
不若我先戒殺,善心一發無涯。吉神呵護有雲霞,免得傷殘四大。
〔出處〕
清‧鄭韋庵〈戒殺放生詞〉之三(調寄西江月),參閱《卍續藏‧1206‧62冊;持名四十八法》。
 
〔7.17.4〕
索命何時了局,因緣反覆成仇。勸人當下早休休,悔過還能自救。
我說放生念佛,譬如苦海之舟。能依此法自勤修,解釋冤纏無咎。
〔出處〕
清‧鄭韋庵〈戒殺放生詞〉之四(調寄西江月),參閱《卍續藏‧1206‧62冊;持名四十八法》。
 
〔7.17.5〕
昔有萬三沈姓,專於水族施恩。池中聚寶獲金盆,變出金銀無盡。
一雀銜環報德,楊家高大其門。含生負氣有靈根,莫害區區物命。
〔出處〕
清‧鄭韋庵〈戒殺放生詞〉之五(調寄西江月),參閱《卍續藏‧1206‧62冊;持名四十八法》。
 
〔7.17.6〕
亦有真人思邈,放魚救得神龍。藥方傳出廣陰功,證入仙班鸞鳳。
最是蓮池老衲,放生戒殺文工。心心回向到蓮宮,上品往生尊重。
〔出處〕
清‧鄭韋庵〈戒殺放生詞〉之六(調寄西江月),參閱《卍續藏‧1206‧62冊;持名四十八法》。
 
〔7.17.7〕
富貴神仙佛國,皆從戒殺修來。吾人何必更疑猜,苦借無邊業債。
目下干戈到處,東奔西竄哀哉。各人早把殺心灰,保得身家安泰。
〔出處〕
清‧鄭韋庵〈戒殺放生詞〉之七(調寄西江月),參閱《卍續藏‧1206‧62冊;持名四十八法》。
 
- See more at: http://www.sutrapearls.org/hushen/hs07.htm#sthash.gV6jIXul.dpu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