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馬致遠

 

 一 、 生平
  馬致遠,號東籬(或謂東籬老),能考知的生平事蹟不多, 大約是生於宋理宗寶祐四年(西元1255年)左右,據「錄鬼簿」的記載,在三十歲左右,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以後,曾任江浙省務儒學提舉。到四十歲左右(元 貞年間),已辭去官職,與花李郎、李時中、紅字公等,合組元貞書會,此後過著「酒中仙」、「風月主」的浪漫生活,不再擔任官職。晚年更以「林間友」、「塵 外客」的閒適生活為主,卒年約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後,年壽在七十歲左右。 
二 、作品
(一)散曲
  馬致遠的散曲,據任訥所輯《東籬樂府》一卷,收入《散 曲叢刊》中,有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數十七套,與殘套五套。隋樹森的《全元散曲》則收錄了小令一百一十五首,套數十六,殘套七。而一九八○年,遼寧省圖書館 明殘鈔本(存六卷)《陽春白雪》,其中新發現馬致遠三組套曲,又補全三個殘套,故云馬致遠目前共有散曲一百三十多首。作品之多,在元前期的散曲作家中,僅 有盧摯與張養浩可與之相頡頏。
    至於馬致遠的散曲作品,一向有相當高的評價,雖因雜 劇而躋身於元曲四大家之列,然其散曲較之於雜劇,卻是一點也不遜色。邵曾祺在《元雜劇六大家略評》中言:「馬致遠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但他的名譽大半建立在 散曲上面。」就可看出他以為散曲才真正能代表馬致遠在曲壇上的崇高地位。而任訥在《曲諧》中云:「雜劇推元四家,余謂散曲必獨推東籬,小山雖亦散曲專家, 終是別調耳。餘人則非專家。」亦對馬致遠的散曲賦予甚高的評價。
  馬致遠的散曲風格以豪放為主,不過因為作品豐富,描寫題 材廣闊,並輔以他傑出的文思才華,所以有多方面的表現與特色。劉大杰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對馬致遠有一段頗為中肯的評論,茲錄於下:「馬致遠在曲壇的 價值,是在他擴大曲的範圍,提高曲的意境。以他那種特出的才情,瀟灑的氣概,表現於曲中者,真是渾灑自如,機趣絕妙。他的長處是能適應各種題材的特性,而 表現各種不同的風格。他的作品雖多豪放之作,但也有極閒適恬靜的,也有極清麗細密的,因了他複雜的風格,更足表示他在曲壇的廣大。他在元代散曲的地位,正如李白之於唐詩,蘇軾之於宋詞,都是代表那一個時代的浪漫派大詩人。」今將其散曲分為寫景、嘆世、詠史、言情等四類予以概略介紹:
  (1)嘆世
  致遠的散曲作品中,以嘆世的著作最多,身為一個懷才不遇的儒士而言,這類作品最能寫出心中矛盾、徘徊、憤懣之情。《雙調夜行船》套曲最是代表作,從這套曲中,很清楚地可以瞭解致遠對自已與對生活的徹悟。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雙調夜行船
  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潐無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雙調喬木查
  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鼎足雖堅半腰裏折,魏邪,晉耶?──雙調慶宣和
  ...──雙調落梅風。
  ...──雙調風入松。
  ...──雙調撥不斷。
  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雙調離亭宴煞。
  子孝順,妻賢慧,使碎心機為他誰,到頭來難免無常日。爭利名,奪富貴,都是癡。──四塊玉 嘆世
  在這類的曲子中,他呈露了社會中爭名奪利的醜惡現實,寫盡了功名貴的無常。放逸宏麗而不離本色,意境的塑造與遣詞造句均見藝術之功。
  (2)寫景
  馬致遠雖是本色派的元曲作家,不過也有不少清新瀟灑,富有詩情畫意的寫景詩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淨沙 秋思
  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落梅風 遠浦帆歸
  人初靜,月正明。紗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時、一般孤另。──落梅風 
  前村梅花開盡,看東風桃李爭春。寶馬香車陌上塵,兩兩三三見遊人,清明近。──青哥兒 二月
  春風驕馬五陵兒,煖日西湖三月時,管絃觸水鶯花市。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詩。山過雨顰眉黛。柳拖煙堆鬢絲,可喜殺睡足西施。──湘妃怨 和盧疏齋西湖
  其中天淨沙一曲是馬致遠寫景的代表作,被評為秋思之祖,被推為元曲小令之表率,凝鍊的語言描繪出一幅蕭瑟蒼茫的秋日風景畫,情景交融,雋永極了。其餘幾首,亦可看出一幅幅的漁村夕照圖或清新明麗的西湖佳景,語言清麗、節奏自然、淡泊中情致自現。
  (3)詠史
  這類的作品與嘆世有相同的思想傾向,深刻地感嘆富貴紅塵之不堪留戀,古今謀臣智士之建功立業轉眼成空。鼓勵自己早日參破紅塵的是非,跳出這喧擾的紅塵漩渦。
  拔山力,舉鼎威,喑鳴叱吒千人廢。陰陵道北,烏江岸西,休了衣錦東歸。不如醉還醒,醒而醉。──慶東原 嘆世
  誇才智,曹孟德,分香賣覆純狐媚。奸雄那裏,平生落得,只兩字征西。不如醉還醒,醒而醉。──慶東原 嘆世
  路傍碑,不知誰,春苔綠滿無人祭。畢卓生前酒一杯,曹公身後墳三尺,不如醉了還醉。──慶東原 嘆世
  楚霸王火燒了秦宮室,蓋世英雄氣。陰陵迷路時,船渡烏江際。則不如尋箇穩便處閑坐地。──清江引 野興
  九重天,二十年。龍棲鳳閣都曾見,綠水青山任自然,舊時王謝堂前燕。再不復海棠庭院。──撥不斷
  英雄奮起,造成霸業,到頭來也只是一場空夢。人生短暫,最後僅黃土一坏,縱如諸葛亮之高智,曹瞞之誇智逞才,終究是撒手成空。這類曲中,項羽、曹操、諸葛亮等人最常被引用。曲韻和諧,文字淋漓暢快,一氣呵成,了無人工鑿痕。
  (4)言情
  致遠雖多豪放之作,然寫情也很特長,既深刻又含蓄;既莊重又蘊藉。鄭振鐸云「他還長於寫戀情,卻又是那樣刻骨鏤膚的深刻。」
  雲籠月,風弄鐵,兩般兒助人淒切。剔銀燈欲將心事寫,長吁一聲吹滅。──壽陽曲三
  從別後,音信百,夢兒裏也曾來到。問人知行到一萬遭,不信你眼皮兒不跳。──壽陽曲六
  人千里,愁萬里,望不斷野煙汀樹。一會價上心來沒是處,恨不得待跨鸞歸去。──壽陽曲九
  春光有錢容易買,秋景最傷懷。他便似無根蓬草,任飄零不厭塵埃。假饒是線斷風箏,落誰家也要箇明白。遼來自知浮世窄,少負他惹多苦債。別離期限數,占卜卦錢排。──商調集賢賓么篇
  藉四周淒涼的景物來牽動愁緒,烘托思念之情,真是寫不盡的相思,說不盡的哀怨,含蓄、深刻而感人。
  除此之外,描寫自我、歌頌隱逸、閨中戀情、客旅送別、諧趣寫物等,作者都有不錯的曲篇,作品豐富,內容廣泛,意境高遠,這都造就了馬致遠在元曲史上的崇高地位
(二)雜劇
  馬致遠的雜劇目前所知有十五種,現存有《破幽夢孤雁漢宮秋》、《馬丹陽三度任風子》、《西華山陳摶高臥》、《江洲司馬青衫淚》、《呂洞賓三臥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以及與李時中、花李郎、紅字李二等合作的《開壇闡教黃粱夢》等七種。
  馬致遠的雜劇風格豪放,詞采清朗俊雅,而不濃豔,《太和 正音譜》評為「馬東籬之詞,如朝陽鳴鳳。其詞典雅清麗,可與靈光景福兩相頡頏,有振鬣長鳴萬馬皆瘖之意。又若神鳳飛于九霄,豈可與凡鳥共語哉!宜列群英之 上。」以此評其文詞,甚為妥適,亦可見其才華之高。至於在元曲史上的地位與評價,王國維稱「馬東籬高華雄渾,情深文明。」「以唐詩喻之,...東籬似李義 山。」「以宋詞喻之,...東籬似歐陽永叔。」盧前亦云「蓋元中葉以後,曲家多以馬為宗,其影響於金元雜劇者誠非鮮也。」成就之高、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今簡介如下:
  (1)《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漢宮秋》寫王昭君與漢元帝的故事,是一部歷史人物 的悲劇故事,取材於史書,卻不宥於史實,而作了很多虛構。結構緊湊,筆法精湛,很縝密地鋪排出漢元帝選美女一直到昭君殉身的一連串情節。在整個劇曲中,作 者讓昭君的美好性格一步步地呈現,並且在悲劇的結局中得到昇華。
    由於本劇是末本,所以作者在描繪漢元帝時就花費了相 當多的筆墨,一方面展示了元帝軟弱的性格,一方面又加重墨色,強調了他對昭君刻骨銘心的鍾愛。第三、四折可算是作品的最主要部分,寫元帝送別昭君,回到宮 中的淒涼情境與憤悶心情,對比、烘托、渲染的工夫配合得很好,文辭淒清蒼涼,節奏健捷,實景與虛景相間;現實與幻覺交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昭君投江 後,元帝的相思更籠罩著一片濃厚的悲劇氣氛,面對著人去樓空的漢宮,元帝夢醒,淒楚的雁聲「一聲兒繞漢宮,一聲兒寄渭城。」而元帝的思緒就隨著盤旋於空中 的孤雁,「呀呀的飛過蓼花汀」,把孤雁和劇中人合為一體,更巧妙地以孤雁悲鳴作結,很藝術地渲染了戲劇氛圍。
    本曲的成就甚高,歷來備受肯定,常將之與白樸的《梧桐雨》並列,劉大杰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更認為《漢宮秋》的藝術價值勝過《梧桐雨》,茲節錄於下:「他運用文學的想像力,改動了一些歷史情節,更適合於戲劇的形式,表現了新的思想內容,增加了戲劇的因素和效果。...表現了對歷史故事的再創造才能。」「這一悲劇的思想基礎較為堅實與完整,由於這些特色,劇中的衝突得以解決...曲辭的表達能力成就很高,甚為動人。」(見《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二十三章)
  (2)《江洲司馬青衫淚》
    《青衫淚》乃根據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編敷演而成, 是作者現存劇本中,唯一的戀愛劇。作者把詩中善彈琵琶的商婦改寫成與白居易相愛的京師名妓裴興奴,居易貶江州後,興奴受騙嫁與茶商劉一郎,茶船至江州,適 值白居易送客江上,聞琵琶聲而真象大白。後白居易被召回京復職述明原委,憲宗乃以興奴賜予居易,並治劉一郎誑妄之罪。
    本劇情節與《琵琶行》很有出入,與史實亦多有不符,然或謂作者乃藉此以抒發自己胸中之塊壘,藉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遭遇,來發洩自己失意的感情。曲文寫得頗見功力,江景的疏闊、閨怨的纏綿,都是上佳的手法。
  (3)《半夜雷轟薦福碑》
    《薦福碑》取材自宋僧惠洪的《冷齋夜話》,加以改編 擴寫而成。寫落魄不得志的書生張鎬教學鄉村,生計困頓,寄居張浩庄內,後遇友人范仲淹給他三封薦書,以求取功名,未遇而離去。待范仲淹上書奏明天子,天子 詔下,任鎬為吉陽縣令,張浩以鎬遠去,冒名頂替,赴官上任。後浩派趙實暗殺張鎬,鎬百般求饒,說明真象,趙實才放他逃生。張鎬仕宦無門、窮愁潦倒之際,流 落薦福寺,長老憐其命蹇,令拓碑以做盤纏,又發生雷轟碑石之事,張鎬正欲自裁,適范仲淹尋訪,乃一起至京,得中狀元,脫白衣、上丹墀,獨佔鰲頭。並治張浩 之罪,及謝趙實當年不殺之恩。
    馬致遠作此劇當頗有憤世疾俗之意,故劇中之諷刺語不 少,如張鎬窮困時云「餓殺我也尚書云,周易傳,春秋疏。」「如今這越聰明,越受聰明苦;越癡呆,越享癡呆福;越糊塗,越有了糊塗富。則這有銀的陶令不休 官,無錢的子張學干祿。」反映出當時的知識份子縱有學問也沒有出路的窘況,悲憤地控訴了官場的黑暗、社會的賢愚不分與道德的淪喪。罵得痛快之中,又含有多 少悲痛。表達元代讀書人窮途末路的憤慨,富有時代意義。結構布局緊湊,情跌宕起伏,文雅的曲風之中,更蘊含著一股豪放之氣。
  (4)《西華山陳摶高臥》
    《陳摶高臥》寫宋陳摶婉拒朝廷的征聘,高蹈遠舉,隱於華陽山的故事。因看慣了世上「三千貫,二千石,一品官,二品職,只落得故紙上兩行史記。」所以縱然「文能匡社稷。武可定乾坤。」卻也「不要紫羅袍,只乞黃袖被。」堅決不貪官祿,不就高職。
    一般認為,此為作者處於異族統治之下,志不得伸,不 得已參破功名,走向消極歸隱之途,將浮生之攘攘、富貴功名視為過往雲煙。他通過這個故事,反應了元代文人隱而不仕的思想感情。本劇仍是末本,結構而言,較 少高潮;但是曲文的成就與超脫放逸的思想仍是馬氏慣有的特色,佳曲很多,俊語如珠,字句音律,瀏亮動人。馬致遠被稱做「萬花業裏馬神仙」,除了飄逸灑脫的 曲風外,擅寫神仙道化劇,對元曲的這類劇作起了推波助瀾的效用,亦是主因之一。
  (5)《開壇闡教黃粱夢》
    《黃粱夢》故事脫胎自唐傳奇小說《枕中記》,把呂公點化盧生的故事改寫成鍾離權度化呂岩(字洞賓)成仙的故事。一樣是在夢中輪迴,看破財氣酒色、人我是非、貪嗔癡愛、風霜雨雪;一樣是夢醒後,所炊黃粱未熟,省悟後隨之學道而位列仙班。
    本劇仍是一末本,由鍾離權主唱。但在呂岩夢內,鍾又幻化成高太尉、院公、樵夫、...等,就結構而言,顯得多彩多姿。作者透過呂洞賓的夢境反應了元代社會強梁橫行的黑暗與混亂。曲詞科白相當精彩,描寫仙道生活,情景交融,意境十分高遠。
  (6)《呂洞賓三臥岳陽樓》
    《岳陽樓》寫呂洞賓三過岳陽樓,度化樓前柳樹與梅花 精的故事。本劇題材大略是取自宋葉得巖下放言,以及全真教的傳說等。其實,元劇中敷演呂仙度世的故事甚多,本劇算得上是上乘之作。由正末呂洞賓主唱,雖不 似《黃粱夢》那般幻化多姿,卻也曲折動人,仍是作者對現實生活失望之後,至神仙世界去尋求安慰之佳作。
  (7)《馬丹陽三度任風子》
    《任風子》敘述馬丹陽度化任屠的故事。是馬致遠晚年之作,亦是仙道劇作中,道教氣氛最濃厚者。仙人馬丹陽以任屠有半仙之分,特去點化他,作者甚至安排了任風子為斷絕塵緣而殺子休妻之情節,這與當時宗教「黜妻屏子」之禁欲主義頗為接近。
    全劇情節緊湊,很能吸引觀眾之情緒,層層起伏,頗具曲折之妙。因為是末本,由任屠主唱,所以曲文部分極為本色,而與致遠其他的雜劇風格不同。王季烈《螾廬曲談》中說「任風子乃屠戶口吻,故不作才語。」「其語本色極矣。」曲曲本色、語語本色、字字本色是矣!
  (8)結論
    馬致遠的雜劇一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劇詞典雅清 麗,氣度不凡,故能負有盛譽。綜論其劇曲特色,則有末本特多、有濃厚的出世思想、曲風豪放高遠等特點。在元曲史上,常被拿來與關漢卿相較,唯因欣賞角度不 同,二者實難分軒輊,今僅錄鄧紹基先生《元代文學史》之語於下,以供讀者參考:
    「關漢卿的雜劇活 動在舞臺上的是不同面貌、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的劇中人,作家把強烈的愛憎熔鑄在人物性格之中;而在馬致遠的作品中,我們卻總能找到作家本身的影子。馬致遠 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高超的,在劇中傾注了他的憤懣、他的血淚、他的矛盾和動搖,使作品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他的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與關漢卿的劇作不同, 關漢卿更多地反映了下層人民的愛憎、是非、理想和追求;而馬致遠卻反映了元代相當一部分儒士的痛苦和徘徊。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能在知識界引起共鳴。加上馬致 遠的曲文更符合古時文人的傳統欣賞習慣,他的作品在元明兩代很有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