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姜紹祖(1892年—1967年),民國教育家、政治人物

姜紹祖 (中華民國)

姜紹祖(1892年—1967年),民國教育家、政治人物。字梅塢,以字行,譜名穎焚,學名紹祖[1]浙江象山[2]

生平

大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生於浙江象山縣丹城鎮北門村。1917年,畢業於國立北京大學哲學系[1]。精於國學,為馬通伯賞識,被刊入北大的《丁巳校士錄》[1]
曾任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僉事及商業委員,參與外蒙古事務,駐庫倫,著有《蒙疆叢談》二卷,為研究外蒙古獨立的重要史料著作[1]。又任中華民國外交部咨議等職務,不久均辭去[1]
投身教育界,曾任中學校長、大學教授。曾任北平(今北京市)新華商業專門學校教員。1923年(一說1922年6月)創辦私立華北大學和私立華北大學附屬中學(即華北中學,後為北京市第六中學,今併入北京一六一中學),擔任華北大學教務長、總務長、教授,華北中學校長[3]。曾任北平市教育會常務理事。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北平教育界成立「後援會」,姜被推為代表,南下上海聲援[1]。1930年,赴日本考察工商業[1]。發起組織北平市中等學校聯合會,出任主席[1]。創設中等教育研究會,擔任常務理事[1]
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家鄉象山縣抗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並擔任象山縣公立醫院董事長。1938年,以旅滬同鄉會名義捐建象山縣公立醫院(今屬象山第一人民醫院),是象山公立醫院之肇始[4]
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北平,倡導華北中學復校。兼任民國大學平民大學教授[1]。在北平當選北平市參議員。當選國民政府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5]
1949年,移居台灣。1953年,與李如松唐嗣堯台北創辦育英中學[6]。1962年,赴美國考察文物[1]。1967年,逝世於台北,享年75歲。

家庭

有子姜光平美籍華人,系美國共和黨國會議員,全美國舞蹈公司總行政官、副董事長,美國姜氏企業公司總裁,將其父著作遺物捐贈予浙江圖書館[7][8]
表兄陳漢章,著名史學家[9]
子侄林國本,美籍華人,阿爾斯通公司電力環保部總經理,在上海交通大學設有獎學金[10]

代表著作

  • 《象山姜氏近代槪述》,1966年出版,今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1]
  • 《蒙疆叢談》
  • 《寫心集·尊行日記(上)》[12]
  • 《寫心集·尊行日記(下)》[12]
  • 《寫心集·梅塢回憶錄》 [12]

參考資料

  • 《華北學院十周紀念特刊》(16開,平裝,30頁,民國二十一年出版)
  • 《六中簡史》,單承佐 著

尼可羅·帕格尼尼

尼可羅·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
全名 Niccolò Paganini
出生 1782年10月27日
熱那亞
逝世 1840年5月27日 (57歲)
尼斯
所屬時期/樂派 古典主義,浪漫主義
擅長類型 小提琴獨奏曲、協奏曲
代表作 六部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獨奏24首隨想曲
尼可羅·帕格尼尼義大利語Niccolò Paganini,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

生平

尼可羅·帕格尼尼出生於義大利熱那亞, 是Antonio and Teresa (née Bocciardo) Paganini的兒子,根據 Peter Lichtenthal為他寫的傳記,帕格尼尼在五歲的時候,他父親開始敎他曼陀鈴, 七歲時便開始學習小提琴,更在十歲時就開始作曲了,十三歲時,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公開演出。從十餘歲起,帕格尼尼跟著許多不同的老師學習,包括了 Giovanni Servetto和Alessandro Rolla,但是對於這早來的成功,他沒有辦法妥善的處理;在他十六歲時,他就開始賭博酗酒,就在這個時候,一位不知名的女性救了他,把他帶到她的家去,在那裡他又開始學習小提琴,共學了三年;在這三年之中,他也彈奏吉他
在他23歲的時候,他又重新出現在樂壇,當他不再旅遊時,他成為了PRINCESS LUCCA的宮廷樂隊總監,他在米蘭(1813年)、維也納(1828年)、倫敦巴黎(1831年)首演以後,他高超的小提琴技巧在人們之間廣為流傳,帕格尼尼是世界上第一個不須別人資助而可以到世界各地巡迴表演的音樂家,而且他還非常聰明。他成為一個超級巨星,並用他那魔鬼般的技巧演奏。
有一個傳說:帕格尼尼將他的靈魂出賣給了魔鬼,換來他那高超的技巧,對於這個傳說帕格尼尼很滿意,甚至有人說這是他自己說的,在他演奏時,他會翻白眼,他搖晃的站姿、長而零亂的頭髮、蒼白的臉龐、憔悴的身軀都讓這個傳說顯得更加真實,他充滿熱情激烈的演出讓觀眾流淚,有的人甚至還暈倒。
帕格尼尼給那他唯一曾經擁有過的小提琴取名叫加農砲,主要是反映這琴本身所發出來的聲音有如大炮一般,這把小提琴的弦幾乎都在同一個平面上,這和其它為了避免演奏到其它弦而有個曲度的提琴是完全相反的,而這把特別的提琴確也讓帕格尼尼能夠一次拉出兩條或許是三條弦的樂音。
他在1833年的巴黎受柏遼茲——一位曾經幫帕格尼尼譜過一首叫哈羅爾德在義大利的曲子的樂家——演出一場中提琴協奏曲
他的健康逐漸惡化是由於長期使用水銀混合物而導致水銀中毒,這個病促使他無法再繼續演奏小提琴,於是只能在 1834年退休,並於1840年5月27日病逝於義大利的尼斯(現屬法國)。
他給後人留下的作品有奏鳴曲狂想曲系列,六首 小提琴協奏曲弦樂四重奏、以及數個 吉它作品等。
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在交響樂團中的成就是令人感到優雅的。配合穩當的配樂,有他在樂團裡是非常鼓舞的,有批評說帕格尼尼的協奏曲是既冗長而乏味: 一首快板迴旋曲的 結尾可以重復幾遍,在他的生涯中,所有 協奏曲 中,演奏小提琴的部份都是保密的,他也從不在與交響樂團的排練中演奏小提琴獨奏,一直到他死時也不過只有兩首曲被出版,然而,帕格尼尼的弟子卻也機伶地在 他死後每年出版一首曲,每一次在舞台上的成功,都是為了下一次的再成功而鋪路,現今已知的協奏曲雖然只有六首(其中最後兩首的交響樂部份已失傳),但他的 吉它、弦樂器、尤其是小提琴的作品,都已使他那獨特的技巧成為後世標準的準則。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技巧

帕格尼尼
法國小提琴家吉特利斯曾說:「帕格尼尼不只是一個發展……先是有了前面的這些(小提琴家),然後帕格尼尼橫空出世了。」儘管帕格尼尼所採用的一些小提琴技巧在當時已經出現,技巧發展卻已經停滯不前。科萊里(1653年-1713年)被認為是小提琴技巧之父,他將小提琴的地位從伴奏 樂器提升到了獨奏樂器。巴赫(1685年-1750年)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BWV 1001-1006)奠定了小提琴的復調演奏能力。第一部對小提琴技巧進行系統研究的作品是 盧卡特里(1693-1764)的24首隨想曲,儘管在今天演奏起來沒有問題,在創作的時代卻因難度過高而無法被演奏。當時的傑出小提琴家們更為關注的是音調和弓法(弦樂演奏家們稱為「右手技巧」)這兩個最基本但是很關鍵的問題。
帕格尼尼則為演奏家和作曲家們引入了更先進的技巧。通過他的貢獻,小提琴作品的創作極大地豐富了。他的音樂具有非常豐富和高難度的指法弓法以取悅聽眾,並對他當時的同行們構成挑戰。他的音樂會作品中有連頓弓和聲撥弦(雙手),和豐富的音程(最多達到大十度)。帕格尼尼的作品不被認為是完美的對位法創作:(伊薩依曾抱怨說在帕格尼尼的音樂中鋼琴管弦樂伴奏太像吉他了,缺乏個性和對位)。但是,他將小提琴的音色和色彩擴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帕格尼尼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吉他演奏家,並為這件樂器創作了超過200部作品。
帕格尼尼可以在一個把位上用四根弦演奏出三個八度,這在今天看來簡直是難以想像的。他的靈活性也許是由於馬凡氏綜合征Ehlers-Danlos 綜合征。他的指法,比如雙音技巧,換指八度(和十度)和左手撥弦在當時都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卻是現在的年輕小提琴家們的常規訓練科目。幾乎半個世紀後才由約阿希姆伊薩依帶來了可以和帕格尼尼相提並論的小提琴技巧跳躍式發展。
很多作曲家都對帕格尼尼的a小調第24隨想曲很感興趣。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馬尼諾夫盧托斯瓦夫斯基洛伊韋伯和很多其它作曲家都為這個作品的旋律創作了變奏曲。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 
Niccoló Paganini  1782.10.27 - 1840.5.27
小提琴之王
作曲家兼小提琴演奏家
史上最「壞」的音樂家
      帕格尼尼於1782 年10月27日出生在義大利熱內亞(Genoa),然而其家庭背景一說是貧苦的商人家庭,也有一說是他父親是個碼頭搬運工人,不管怎樣他的家並不富裕,因為他的家共有五個小孩,生活很貧困傳說中他母親夢見天使,便祈求天使賜給她一個小提琴家兒子。果然,她的願望實現了,五歲 便開始學習曼陀林,七歲時轉而學習小提琴,當時他的父親要求他要天天從早練到晚,如果他不認真練,小Niccoló就會挨餓,可憐的Niccoló那時唯一的支撐力量便是他的母親,她總是告訴他這一個天使的夢,激勵他努力的學習,由於他出身貧困,父母無力供他拜師學藝,他的所有技巧可以說都是自學成功。除了勤練,這一切要歸功於他那超乎常人,強韌、有力的手指,可以毫不費力地克服技巧上的困難,據說,他還可以用小提琴模擬各種動物、人的聲音。
 
       帕格尼尼最初是跟著父親學習小提琴,十一歲時就成為名滿天下的小提琴大師。1797年他首次舉行巡迴演奏會,16歲時寫出他那有名的「二十四首隨想曲」,這二十四首曲子至今仍然是小提琴曲目中的極品,且是幾乎每場比賽中必訂的曲目之一。1810年到1828年他以「自由演奏家」為業,在義大利各地演出1828年在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演出獲得成功;1831年在巴黎和倫敦引起巨大轟動,以他獨特的技巧迷住評論家與一般大眾。直到1834年他的演奏事業因為健康問題告停,他不得不減少演出。1840年5月27日因喉頭結核客死於法國尼斯,享年58歲,著名的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懷著無限悲痛的心情在訃告上寫道:“我毫不猶豫地說,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帕格尼尼了。
 
 
          
     為什麼帕格尼尼被稱為使上最壞的音樂家呢?帕 格尼尼於1804年曾一度返回故鄉熱內亞,但是不久又踏上旅,前往路卡的艾莉莎.巴契歐奇(拿破崙之妹)宮廷,擔任小提琴獨奏和樂團指揮的職務。他在路卡 滯留了三年,也留下不少的風流韻事,然而之後又再度背上行囊,從此一直到離世為止,終生過著無悔的流浪生活。在沿途的演奏中,他的每次出場總是引起聽眾極 大的騷動,人人無不驚懼於他那一手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晚年的他因身體不佳而減少了演出,但是他還曾從事一個新的冒險 - 經營賭場,但是後來被他的朋友所背叛,捲入一場法律糾紛而被迫關閉並且在金錢上也遭受嚴重損失。因此有關他以靈魂出售給魔鬼以換取一身絕技的傳聞,在帕格尼尼生前即甚囂塵土,以致於在他離世時,竟然沒有人願意為他的入土祝福。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
當他首次離鄉時,曾意外的從一位不知名的法國商人手中,獲贈一把耶穌瓜奈里(又稱家農砲)小提琴。這把名琴其後成為他終生的至愛,在漫長的歲月中伴隨著他走過歐洲各大小城市,也為他贏得了巨富與名聲。他共蒐集了二十二把小提琴,其中最珍愛的,就是這一把帕,格尼尼死後一百多年來,人們稱這把琴為帕格尼尼的寡婦,這把名琴被深鎖於一個玻璃琴盒中,無人敢用之演奏,彷若那是對琴魔的褻瀆,也像是恐怕會遭到詛咒般的敬畏。

  話說這把琴是製琴大師安德烈瓜奈里的兒子耶穌瓜奈里1742年所製,是歷史上最傳奇的琴,不過瓜奈里有點皮,他做的琴像匹野馬般難以馴服,不過但一旦 野馬認了主人,也就成了千里良駒。所以小提琴家用瓜奈里琴演出時,並不是在單獨的展現自己精湛的琴藝,而是兩個靈魂並列台上,一個是演奏家的靈魂,另一個 則是小提琴的靈魂。

  1822年帕格尼尼受贈此琴,一生珍愛,連女人都自嘆弗如。帕格尼尼死後將此琴贈與熱內亞「永久保存」,但Genova政府卻因過度珍惜這把琴, 便將它深鎖於展示廳,不料竟因通風不良與溼度等問題,使「加農砲」嚴重受損。所幸經過製琴師傅坎第(Candi)不眠不休的細心修護,「加農砲」竟然又起死回生,才使這把帕格尼尼一生最愛的「加農砲」重新獻身於音樂,不再深鎖玻璃盒中。
帕格尼尼大事年表
1782  
10/27出生於義大利的Genoa。
1797 15
舉行首次巡迴演奏會。
1800  
搬到了來亨(Leghorn,義大利西部港埠Livorno)
1805
I
1809
 
服務於拿破崙的妹妹Elisa Baciocchi公主,此時Elisa Baciocchi統治著盧卡(Lucca)地區。
1813  
搬遷至米蘭,第一次在史卡拉(Teatro alla Scala)歌劇院演出。
1814  
回到了Genoa並且和Angiolina Cavanna展開了熱戀。因為不為Angiolina父親所接受, 兩個人便私奔到了Parma。
1815  
因為Angiolina懷孕,便回到了Genoa,卻被Angiolina的父親控告誘拐,帕格尼尼敗訴,因而入獄服刑一個星期。
1816
I
1817
 
再次回到米蘭的史卡拉劇院演出。
1818  
搬到波隆那(Bologna)遇到了Marina Banti,並向她求婚。
1822
I
1823
 
染上了性病,導致了以後的死因。 經由母親的協助,搬到米蘭接受治療。認識了女歌者Antonia Bianchi,並且和她相處的一段時間,兩人經常到處旅行,生下了帕格尼尼的獨子-Achille。
1840 58
5/27去世於法國的尼斯(Nice)。
帕格尼尼的音樂
     傳說中他曾以靈魂賣給魔鬼,才能有如此傳奇之演出,也曾有人看到他手把琴弓放在弦上要拉奏的那一剎那,火花四射…。不管這些傳聞的真實性有多少,但不難想像他的確是造成當時一股「帕格尼尼旋風」。 帕格尼尼的超凡絕技、浪漫的外表及生活風格,甚至他對賭博的狂熱,在在使他成為浪漫時代的象徵。許多人甚至認為,他是魔鬼與天才的化身。
 
   帕格尼尼大都演奏自己的作品,但有很多他的曲子在他生前很少被出版,西風推究其原因應是他所譜寫的作品,技巧非常艱深困難,一般小提琴演奏家不敢輕易嘗試曲子致使他的曲子流失了很多 ,帕格尼尼說過:「我有自己的一套指法,我作的曲子便是按照它來完成,若要演奏別人的作品,便必須重新設計。」可見他所編曲子的艱難,他剩下少數流傳下來的作品,啟示了許多後來的音樂家,給後人許多作曲的靈感,如李斯特就以他的隨想曲中的主題作了六首鋼琴練習曲,其中一首 則是採自用了他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的曲調而成的「鐘」練習曲(La Campanella) 。布拉姆斯採用了他的主題作了兩首變奏曲,舒曼也改編了十二首練習曲。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by Paganini)便是以他的第24號隨想曲的主題所改編而成。

   西洋音樂史上,尊崇帕格尼尼是19世紀的“小提琴之王”和浪漫主義音樂的創始人。他不僅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擴大了它的表現力。他的樂曲和演奏 更對後來的
李斯特舒曼布拉姆斯白遼士拉赫-曼尼諾夫等人的創作和演技都有過深刻的啓發和影響。
帕格尼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