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羅隱(833~909年),中國唐代文學家、詩人

 
羅隱
拼音:luó yǐn
英文:Luo Yin
 羅隱像
羅隱(833~909年),中國唐代文學家、詩人。本名璜,字昭諫,餘杭人(一曰新登人)。“貌古而陋”、“鄉音乖刺”,“恃才忽睨。眾頗憎忌”,不爲公卿所喜。自二十八歲至五十五歲,凡十次擧進士均不第,遂改名羅隱,自號江東生。據嘉慶《餘杭縣志》記載,清代許廣淵《羅隱宅》詩曰:“廢宅百年後,荒基一畝平。獨憐新檜柏,誰識舊軒楹。閭里清風在,溪山秀氣明。當時若吟夜,應使鬼神警。”餘杭有其故宅,當是游寓所居,今無考。

  羅隱與唐代文學家羅鄴羅虯合稱“江東三羅”。羅隱恃才傲物,爲公卿所惡。臥病長安時,京郊一帶大旱,多有設壇祈神求雨的,耗費頗大,隱上疏勸禁。鹹通十二年(871年),一度任衡陽主簿,爲權貴所不容,去官。後又赴長沙、合肥、安慶、南京等地,均無人擧用而南歸。光啟三年 (887年)謁鎮海節度使錢鏐,怕被拒絕,先以所作《夏口詩》投贈,其中有句雲:“一個禰衡容不得,思量黃祖謾英雄。”羅隱終於遇到“知音”!錢鏐閱後大笑,殊遇有加,授爲錢塘縣令,天複三年(906年)遷節度判官,又授給事中等,後遷著作郎。朱溫篡唐,隱勸鏐擧兵討之,謂:縱不成功,猶可退保杭越,豈能事贼,爲千古羞?唐亡,後梁授羅隱諫議大夫,隱不就,仍留吳越,任給事中。開平三年(909年)卒,葬定山鄉(今屬西湖區轉塘)。沈嵩在《羅給事墓志》說羅隱“齠年夙慧,稚齒能文”,長大後“泉湧詞源,雲横筆陣”、“名宣寓縣、譽播寰區。”民間傳說羅隱出口成讖,言出必應,“討飯骨頭聖旨口”。

  羅隱著作甚豐,其散文小品筆鋒犀利,詩頗有諷刺現實之意。《唐才子傳》說他“詩文凡以譏刺爲主,雖荒祠木偶,莫能免者”,其詩風在晚唐屬於淺易明暢一派,善於提鍊民間口語,讀來有如白話,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自遣》)。有詩集《甲乙集》傳世。魯迅稱爲“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激憤之談”。毛澤東對《甲乙集》所收詩濃圈密點的達九十一首之多,並認爲羅隱是一位極有才華,又心系勞苦人民不可多得的古代好官。《毛主席圈點羅隱詩》一文發表在《詩刊》1988年第一期。隱著有散文《淮海寓言》《讒書》。清人輯爲《羅昭諫集》


羅隱評介


   羅隱,字昭諫,馀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從事湖南淮潤,無所合,久之,歸投錢鏐。累官錢塘令、鎮海軍掌書記、節度判官、鹽鐵發運副使、著作佐 郎,奏授司勳郎。朱全忠以諫議大夫召,不行。魏博羅紹威推爲叔父,表薦給事中。年七十七卒。隱少聰敏,既不得志,其詩以風刺爲主。有《歌詩集》十四卷, 《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編詩十一卷。

《吳越備史·羅隱傳》記載:


  據五代末吳越王錢俶的弟弟、鎮東軍安撫副使錢儼編撰的《吳越備史·羅隱傳》記載:

    羅隱,字昭諫,新登縣人也。祖知微,福唐⑴縣令。父修古,應開元禮。隱本名横,凡十上不中第,遂更名。初,從事湖南,曆淮、潤,皆不得意,乃歸新登。及來 謁王,懼不見納,遂以所爲《夏口》詩標於卷未雲:“一個禰衡容不得, 思量黄祖⑸謾英雄”之句。王覽之大笑,因加殊遇。複命簡書辟之,曰:“ 仲宣遠撫婁荆州,都緣亂世;夫子辟爲魯司寇,隻爲故鄉。”隱曰:“是不可去矣。” 簡辭,孔目官章魯封⑹之詞也。王初授鎮海節度時,命沈崧草謝表,盛言浙西繁富,成以示隱。隱曰:“今浙西兵火之餘,日不暇接,朝廷執政,方切於賄賂,此表 入,執政豈無意於要求邪?” 乃請更之。其略雲:“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 朝廷見之曰:“此羅隱詞也。”及爲《賀昭宗更名表》曰:“左則虞舜之全文,右則姬昌之半字⑺”,當時京師稱爲第一。隱性不喜軍旅,惟與丞相杜建徽善。王初 成西府,命賓僚巡覽,顧謂左右曰:“百步一敵樓,足以言金湯之固。”隱徐曰:“敵樓不若内向。”及徐、許之亂⑻,人皆以爲先見。一日,隱寢疾,王親臨撫 問,因題其壁雲:“黄河信有澄清日,後代應難繼之材。”隱起而續末句雲:“門外旌旗屯虎豹,壁間章句動風雷。”隱由是以紅紗罩覆其上,其後果無文嗣。隱累 官錢塘縣令, 尋授鎮海軍掌書記、節度判官、鹽鐵發運副使,授著作佐郎、司勳郎中,曆諫議大夫給事中,賜金紫。卒年七十七歲。所著《江東甲乙集》、《淮南寓言》及《讒 書》、《後集》並行於世。

《五代史》卷二十四《羅隱傳》記載:


  北宋初任門下侍郎平章事的薛居正,在他於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奉宋太祖趙匡胤詔監修的《五代史》卷二十四《羅隱傳》中,有如下記載:

    羅隱,以詩名於天下,尤長於詠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大爲唐宰相鄭畋、李蔚所知。隱雖負文稱,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嚐覽隱詩卷,諷誦不已。畋 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隱至第,鄭女垂簾而窺之,自是絕不詠其詩。唐廣明⑼中,因亂歸鄉里,節度使錢鏐辟爲從事。開平初,太祖以右諫議大夫征,不至。魏 博節度使羅紹威⑾密表推薦,乃授給事中。年八十餘,終於錢塘。有文數卷行於世。

沈崧《羅給事墓志》:


    與羅隱同在錢鏐幕府爲賓客的閩人沈崧,在他寫的《羅給事墓志》中,用這樣的語言描述他的同事和好友羅隱:

    家本新城,地臨浙水,惟彼秀色,鍾乎夫子。性直道古,藝高德美,退罷文場,榮歸故里。

  沈崧還在《羅給事墓志》說羅隱“齠年夙慧,稚齒能文”及長,“泉湧詞源,雲横筆陣”、“名宣寓縣、譽播寰區。”

《鹹淳臨安志》卷六十四記載:


    羅隱性傲睨,好譏評人物,爲詞章有氣力,工於詩,與同姓虯、鄴齊名,時號“三羅”。

北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


    北宋初曾任黄州刺史的富春孫光憲,在他著的《北夢瑣言》卷六中,對羅隱的恃才傲物、譏諷時事,因而爲權貴所忌,有這樣的記述:

    唐羅給事隱、顧博士雲⒁俱受知於相國令狐公⒂。顧雖鹽商之子風韻詳整。羅亦錢塘人,鄉音乖刺。相國子弟,每有宴會,顧獨與之,豐韻談諧,莫辨其寒素之士 也。顧文賦爲時所稱,而切於成名。嚐有啟事陳於所知,隻望丙科盡處,竟列名於尾株之前也。羅既頻不得意,未免怨望,竟爲貴子弟所排,契闊東歸。 黄寇⒃事平,朝賢議欲召之,韋貽範沮之曰:“某曾與之同舟而載,雖未有識,舟人告雲‘此有朝官。’羅曰:‘是何朝官!我腳夾筆可以敵得數輩。’必若登科通 籍,吾徒爲秕糠也。”由是不果召。

北宋《宣和書譜》記載:


  羅隱的書法也很有名,尤善行書。成書於北宋宣和年間(lll9~ll25年)的《宣和書譜》卷十一記載:

    羅隱雖不以書顯名,作行書尤有唐人典刑。觀其《羅城記稿》諸帖,略無季世衰弱之習,蓋自胸中所養,不爲世俗淺陋所移爾。

    《宣和書譜》還著錄了當時禦府所珍藏的羅隱四件行書書法作品:《外羅城記稿》、《三十一郎帖》、《喜慰帖》、《華陰樵寄帖》。除皇家禦府藏有羅隱的書法作 品之外,民間也有人藏有羅隱的書蹟。元代平江(今江蘇省蘇州市)人陸友在他著的《研北雜志》卷下,記載元代至元十八年(公元l28l年)曾任祕書郎,曆兩 浙運司副使、翰林直學士的喬簣成(字達之,號仲山),也藏有羅隱的《與陳正字帖》,稱此帖:

    言簡意盡,猶足見晉、宋間人物風度。今羅江東書,乃知風流逮唐末猶在。

    羅隱的兒子羅塞翁,雖未能繼承乃父家傳,以詩文知名,但他獨辟蹊徑,着意於丹青,以善畫牛、羊而聞名於吳越,是五代時以善畫動物而著名的畫家。《宣和畫譜》卷十四記載:

    羅塞翁乃錢塘令羅隱之子,爲吳中從事。喜丹青,善畫羊。精妙卓絕,世罕見其筆。羅隱以詩名於時,而塞翁獨寓意於丹青,亦詞人墨客之所致思。

羅隱詩歌内容及藝術特色


羅隱像
羅隱像
羅隱是晚唐著名詩人。他的詩歌是唐末黑暗社會的反映、是揭露現實、批判現實的體現。他用辛辣的諷刺、犀利的筆鋒抨擊了唐末官場中的腐敗,甚至直面昏庸的 國君。他繼承了屈原、杜甫等人憂國憂民的傳統,發颺了白居易諷喻的精神。他以桀驁不馴的性格贏得了唐末民眾對他的尊重。
  

羅隱流詩歌分類


   1.懷古詠史詩。對滄桑變遷、興衰更替、金戈鐵馬的歷史題材的關注與思考,曆來是古代文人的重要論題,更是古典詩歌的傳統主題之一。羅隱恰逢唐末那個風 雨飄搖、山河破碎的亂世。詩人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既是自己感情的宣泄,也是對歷史與人生的反思。“抛擲南陽爲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時來天地皆同 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唯馀岩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籌筆驛》。詩人仰天長歎爲生不逢時的英雄落淚,爲諸葛武侯 “出師未捷身先死”而感歎。也爲自己命運坎坷而落淚。“樓殿層層佳氣多,開元時節好笙歌。也知道德勝堯舜,爭奈楊妃解笑何。”《西施》羅隱打破常規對紅顏 禍水之說加以質疑,說明國家興亡與紅顏沒有多大關係,如果說西施導致吳國滅亡,那麼越國覆滅又該是誰的責任呢?詩人的立意新穎,說理充分。羅隱的懷古詠史 詩大約有五六十首,占總數的十分之一還多。整體質量很高。

  2.落第詩。羅隱自二十八歲到五十五歲十擧不第,遂更名爲隱。他一生也沒有感受到金榜題名那一刻的歡愉。被受科擧艱辛的他對這一切深有感觸,他將自己的滿腔悲憤訴諸文字。

   “江邊舊業半雕殘,每軫歸心即萬端。狂摺野梅山店暖,醉吹村笛酒樓寒。隻言聖代謀身易,爭奈貧儒得路難。同病同憂更何事,爲君提筆畫漁竿。”《江邊有 寄》落第失意的羅隱用詩歌反映他困窘的處境。屢受打擊的痛苦心理,懷才不遇的憤懑心情。諷刺了唐朝科擧制度的不合理性和人才不得重用的現實。這類詩還有 《下第作》、《思歸作》等均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3.詠物詩。羅隱的詠物詩也是出類拔萃的,詩人通過描寫一些自然景觀、動物、植物 等廣泛的題材來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而且表現手法多樣,詠物抒情相結合,或言辭激烈,直言不諱,或委婉含蓄,含而不露。“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 明。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昆崙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鬥客槎輕。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黄河》此詩托物以諷,表面上是賦詠黄河,而 實際是諷刺當時的科擧制度和官場的混濁黑暗。黄河之水以其混濁不清而著名,詩人抓住這一點而大作文章。用黄河之水的渾濁來暗指科擧制度和官場的腐敗。“溶 溶曳曳自舒張,不向蒼梧即帝鄉。莫道無心便無事,也曾愁殺楚襄王。”

  《浮雲》。詩人在對“浮雲”的怨尤之中,寄托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情緒。而楚襄王作爲多情種子的象征,其中也隱含着詩人自己的影子。這種“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情況,正好突出地表現了詩人那難以平靜、抑鬱憂憤的情懷。

   幹謁詩。它是唐朝應試擧子“行卷”、“溫卷”的產物。事關名利,中晚唐時此風盛行。羅隱爲了能早日金榜題名走上仕途而到處游曆幹謁,以期盼能有人推薦 他。羅隱游曆的地方很多,所以他寫得幹謁詩彼彼皆是,數量眾多。内容多是對對方的稱頌,對自己才華的展示並希望對方能推薦自己入仕。羅隱幹謁詩除個别詩篇 外整體成就不高缺乏藝術價值。

  4.其他。羅隱詩歌按題材内容劃分除了上述幾種外其他的内容駁雜。包括懷人、送别、叙理等。多是感歎不遇,自傷懷抱之作。
  

羅隱詩歌藝術特色


   1.語言平實。羅隱詩歌語言曉暢,明白如話。讀來既意味綿長,韻濃如酒,又深爲作者語言技藝的高妙所震懾;複雜紛繁的社會現象,在他手上,全都化爲情趣 盎然的市井俗語。通俗明晰。“如今贏得將衰老,閑看人間得意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當。”“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歸去來。”羅隱身當亂 世,流離顛沛,常常是生計窘迫,囊底無錢,寄人籬下。上述這些詩,或描述人世滄桑,或感歎世態炎涼,或摹寫眾生百態,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卻又意味 深長,耐人尋味。

  2.運用修辭。羅隱調動了多種修辭手段來造成諷刺的效果。比喻是將諷刺對象同與它有類似性的别的事物進行比擬,使 諷刺對象自身的不協調性和醜陋性更突出,更鮮明,更具體的一種諷刺修辭。羅隱運用得最多的就是它。如一般人認爲“黄河千年一清,至聖之君,以爲大瑞”。羅 隱的《黄河》卻勸人“莫把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詩作以即使用阿膠也無法將黄河之渾濁作喻,抨擊社會如黄河一樣渾濁,無可救藥。

   隱嘲,也叫反諷、反語,是一種正話反說的方法。作爲一種雙重意義結構,它的表面意義和深層意義是相反或相抵觸的,深層意義常常是主體要表達的真意所在。 ‘鍾陵醉别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具是不如人”《偶題》。此詩表面上看是一别十餘年,雲英驚詫、揶揄詩人的不第,詩人以輕盈俏麗的 雲英亦未脱風塵爲由爲自己開脱,實際上卻是詩人正話反說,強烈抗議封建社會的壓抑人才。

  映襯即對照,一般是在兩兩對照中,傳達出滑 稽或諷刺意味。如《錢》寫道:“志士不敢道,貯之成禍胎。小人無事藝,假爾作梯媒。解釋愁腸結,能分睡眼開。朱門狼虎性,一半逐君回”。此詩通過志士、小 人與統治者對“錢”的不同態度,諷刺了小人靠金錢向上爬的卑劣以及富貴權勢人家追逐錢財的虎狼本性。

  擬人是將動物賦予人的性格、外貌,用誇張的筆調摹寫人物心理和語言、外貌與行動,造成諷刺情勢。在《鸚鵡》中,詩人借用鸚鵡“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勸說告誡自己要小心慎言。

   3.比興手法。羅隱繼承了《詩經》的藝術傳統,運用他自身的聰明才智,寫下了許多運用比興手法的詩歌。使他的詩歌生動形象,立意鮮明。如“細玉羅紋下碧 霄,杜門傾蒼落偏饒。巢居隻恐高柯摺,旅客愁聞去路遙。撅凍野蔬和粉重,掃庭松葉帶酥燒。寒窗呵筆尋詩句,一片飛來紙上銷。”《雪》這首詩寫得極爲清新。 頭兩句寫雪的形態,飄飄颺颺的雪,大地一片蒼茫。進而寫巢居的鳥兒,他鄉旅人的憂愁,以此說明雪是如何大。轉而寫到詩人自己,因爲下雪,使野菜被凍上了, 采摘不易;庭中枯葉需要掃到一起“帶酥燒”。從這兩句詩中可以看出詩人的生活是如何艱苦。

  4.諷刺的藝術風格。羅隱的詩歌無論是詠物詩、詠史詩還是落第詩都具備很強的諷刺藝術風格。如;“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何如買取胡孫弄,一笑君王便著緋。”

  《感弄猴人賜朱紱》。詩人十年苦讀沒有步入仕途,心中的苦痛與無奈無處釋放。可是自己的一番努力還不如一個耍猴的人,僅僅憑借玩弄猴子竟能博得君主的歡欣。通過二者的比較辛辣的諷刺了君主的昏庸和自己懷才而得不到重用的窘境。

   5.哲理化傾向。羅隱詩歌的哲理化傾向是十分明顯的,包括對歷史和人生的反思、對人的命運的思索。如:“漢帝後宮猶識字,楚王殿前更無人。”《送顧雲下 第》漢宮、楚殿、王圖霸業昔日是多麼輝煌,壯觀。而如今卻灰飛煙滅,片甲不留。留下的隻有寂寞的野草,空曠的土地。再如:“滿城桃李君看取,一一還從舊處 開。”《丁亥歲作》從眼前桃李的花開舊處,詩人悟透了:自己的失意困頓乃在於自己的出身微賤。對命運的不公表現出不滿與憤恨。詩人對歷史、對人生、對命運 的思考全都溶入他的詩歌當中。發人深思,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晚唐末期社會是一個全面陷入膏肓病態的社會,君主昏庸,朋黨相伐,連年災荒,賦税沉重,軍閥割據,宦官專權,吏制混亂,科場腐敗,一代王朝行將就木,無藥可醫。這一切都毫無遺漏的反映到羅隱的詩歌當中。

羅隱故事


   唐末詩人羅隱,在江浙民間,幾乎是一位婦孺皆知的傳奇人物。千百年來,被訛爲“羅衣秀才”或“龍游秀才”的民間傳說,人們口耳相傳,流傳不衰。特别是羅 隱“出口成讖”、“討飯骨頭聖旨口”,以智慧懲惡濟困的故事,尤爲人們所津津樂道。羅隱的傳說與徐文長故事,是吳、越地區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民間故事之 一,是吳越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吳越地區民間口頭文學史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羅隱故鄉的富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曾組織會員多次采風,蒐集、整理了 不少流傳於富陽民間的羅隱故事,分别結集於《富陽民間文學集成》和《羅隱的傳說》出版發行。爲研究羅隱流傳在民間趣聞軼事、傳說故事,以及地域民俗文化等 方面,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民間傳說中的羅隱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智慧人物。他嫉惡如仇,樂於濟困助貧;他機智幽默,出口成讖,言出必應;他富有才華,飽讀《詩》、《書》,但懷才不 遇,貧困潦倒,流落江湖。這些傳說,大都把羅隱定格在人與神之間,既有凡人的喜怒哀樂和是非善惡的感情,又有神仙的呼風喚雨、遣鬼使神的本領,民間創作和 杜撰的成分居多,其中不乏迷信和神話内客。隻能姑妄聽之,不能信以爲真。

狂妄也有福


  南方無法立足,羅隱又到了北方,路過魏博時他給節度使羅紹威寫了封信,除介紹自己外,還排了輩份,稱羅紹威爲侄子。羅紹威的部下看了,非常生氣:“羅隱一個布衣,還敢稱王爲侄子,如此無禮!”

  羅紹威卻說:“這個羅隱雖是落第的布衣,但名颺天下,王公高官他都看不起,今天能到我這里來,也是我的榮幸,不要計較!做他的侄子我也高興,你們别說啦!”羅紹威在城外排開陣勢歡迎這個叔叔,親自接進城中。見了羅隱他便行晚輩的跪拜禮,羅隱毫不謙讓,坦然接受了。

  過了幾天,羅隱要回浙江去了,羅紹威見留不下他,便給錢鏐寫了封推薦信,然後又送錢百萬給羅隱做行資路費。有了地方勢力的保擧,又是侄子,羅隱到了南方真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這次雖然有羅紹威的推薦信,但羅隱還是吸取了一點教訓,將狂妄之氣收斂了一些,他怕錢鏐不收留自己,就將自己的一首詩寫在卷首,將信送進去。其中有兩句 “一個禰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意思是說錢鏐度量大,容得下賢士,這是交際中語言最好的,使雙方的優點都被肯定了,當然會有良好的結果了。錢鏐看了 果然大笑,委以重任。後來錢鏐被朝廷授節度使之職,錢鏐讓沈崧草擬謝恩表,大談浙西的富庶,寫成後給羅隱看,羅隱說:“現在浙西戰亂剛息,自給還不足,朝 廷當政之人正謀求賄賂,這表送去,當政人豈不趁機大加勒索我們?”錢鏐讓他改改,改後的謝表中有這樣的話:“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朝中的人 看到後都說這肯定是羅隱所寫。

  羅隱在錢鏐那里做過錢塘令,掌書記,後來升爲節度判官。但他狂傲的本性並沒有改,時間一長,小尾巴又翹了起來。錢鏐也能寫詩,他在以詩應答的時候也不給錢鏐面子,將錢鏐小時候拿着棍騎牛的事都抖出來了,但錢鏐度量很大,並不計較,一笑了之。

   朱溫建立後梁,也久聞羅隱盛名,用右諫議大夫的官職召他去,被羅隱回絕。同時他還建議錢鏐討伐後梁,滅掉叛逆唐朝的朱溫。他說:“王是唐朝之臣,發兵北 伐義不容辭,縱使不能成功,也能保住杭州越州之地,稱帝於東方。怎麼能向北稱臣,做羞辱之人呢?”錢鏐以爲羅隱被唐朝長期壓制,會怨恨唐朝,這時見他並不 計較個人得失,而是以道義爲重,對他的人品很是欽佩,雖然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北伐,但對羅隱更器重了。

勸諫錢鏐


   有了錢鏐的器重,羅隱對錢鏐也時常進諫,有時是用他的詩規勸。當時西湖每天都要送幾斤魚給錢鏐,因爲他愛吃魚,魚也得名爲使宅魚。碰巧錢鏐請羅隱爲一幅 垂釣圖題詩,羅隱便寫道:“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何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錢鏐看了,馬上下令不讓再送魚了。

  羅紹威後來歸附後梁,他向朱溫大大推薦了羅隱,朱溫又一次讓羅隱去做給事中、發運使,因爲錢鏐向朱溫稱臣,所以羅隱隻能答應,但他並沒有去開封上任,一直住在杭州,直到他在七十七歲時壽終正寢。

   羅隱以才氣和傲氣著稱,有一次乘船,見到大臣韋貽範,他不知是誰,便叫着船夫的名字說:“那是哪個朝中的官!我腳指縫里夾着筆,可以頂他們幾個人!”一 句狂妄的話讓韋貽範恨之不已,使他狂妄之名傳遍朝廷,再應試時就很難考中了。有一次,唐昭宗想把羅隱錄用在甲科,有大臣便擧出羅隱的《華清宮詩》勸止: “也知道德勝堯舜,爭奈楊妃解笑何!”在稱讚唐玄宗的同時也諷刺了他,見羅隱竟敢諷刺一百年前的先祖,唐昭宗便將羅隱的名字劃掉了。

出眾的才學


   羅隱的才氣還是非常出眾的,也被當時的人所推崇,當初認他爲叔叔的羅紹威,就很喜歡羅隱的詩,他自己還寫詩,而且將自己的詩謙虛地命名爲《偷江東集》。 割據青州的王師範經常派人送信送財物給羅隱,求他贈詩,等得到後,大喜不已,愛不釋手。有個朋友中了進士,羅隱寫詩祝賀,朋友的父親卻說:“兒子及第我並 不高興,高興的是得到羅公詩文一篇。”可見羅隱在當時的名氣之大,但這名氣也成了他及第的大障礙。

  羅隱一生作品很多,著作有《讒書》、《淮海寓言》、《湘南應用集》、《江南甲乙集》、《靈壁子》等。

  羅隱的詩很有境界,對人生的認識也很深刻,如《孟浩然墓》批判了當時社會對書生的冷遇:“數步荒榛接舊蹊,寒郊漠漠雨淒妻。鹿門黄土無多少,恰到書生塚便低。”墳墓的高低顯示了人死後禮遇的高低。

  還有比較出名的《自遣》,對他和當時一些有才華而不能報國的志士的無奈心理做了描述,有的句子至今還被一些人引用,但已經是斷章取義了。羅隱在《自遣》中寫道:“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其他的詩中也常有佳句出現,如《蜂》中“采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籌筆驛》的“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將思想和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詩藝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除了詩外,羅隱的文章也很出名,主要是《讒書》中的小品文,在序言中羅隱自嘲地寫道:“我來到京城七年,饑寒交迫,幾乎不像一個正常人了。丁亥年的正 月,拿過這本書來自己罵自己:‘他人用書得榮譽,你卻拿它自取其辱;他人用書取富貴,你卻因此得貧困。’所以,我的書不過是自己讒媚自己罷了,就叫讒書 吧。”

  羅隱的兒子塞翁,官至節度使推官,擅長畫羊,當時人視爲一絕。羅隱的《讒書》中有一篇《題神羊圖》估計就是在兒子的畫上寫 的,他對當時的不良風氣進行了諷刺,大意是:“堯的時候有神羊,是觸不直辨是非的。後人卻將羊角的形狀畫得怪異,以爲這樣才是神羊。哼!堯的羊和今天的羊 本來就是一樣的。原來的羊純樸,現在純樸之風已經敗壞了,羊也變得貪婪狠毒,人也堕落了。所以現在的羊角歪了,就不能像原來那樣觸不直辯好壞之人了。”

   羅隱有才,但他初期的失敗主要是因爲他太狂妄了,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好象天下除他之外再無有才之人,但失意使他的詩才朝着另一個諷刺的方向有了大 發展。假如他稍微收斂一些,恐怕在當時會有更大的作爲,但這樣,那個有才氣有傲氣的羅隱就不會出現了。,也久聞羅隱盛名,用右諫議大夫的官職召他去,被羅 隱回絕。同時他還建議錢鏐討伐後梁,滅掉叛逆唐朝的朱溫。他說:“王是唐朝之臣,發兵北伐義不容辭,縱使不能成功,也能保住杭州越州之地,稱帝於東方。怎 麼能向北稱臣,做羞辱之人呢?”錢鏐以爲羅隱被唐朝長期壓制,會怨恨唐朝,這時見他並不計較個人得失,而是以道義爲重,對他的人品很是欽佩,雖然沒有聽從 他的建議北伐,但對羅隱更器重了。

蘿蔔解渴


  一年冬天,羅隱討飯來到 沈家村口,肚皮又饑又渴,看見路邊地里有一個老漢正在埋蘿蔔種,便走上前去討個蘿蔔吃吃。老漢看他很可憐,就給了他一棵蘿蔔種。羅隱饑渴極了,來不及將葉 子摘去就咬了幾口,發覺蘿蔔很辣,就又向老漢要了一個,一吃,仍辣。這下他沒辦法了,隻得尷尬地呆在那里。老漢知道了原因,就對他說:“辣蘿蔔時間放得 長,炒起來味道好,不過生吃就辣了。”他看看羅隱實在餓得可憐,就將自己的點心分了一半給他吃。羅隱心里很感動,就對老漢說:“這兩個蘿蔔種我已咬過幾 口,但你不妨再種種看,可能收的種子會特别好。”說罷就走了。

  老漢將信將疑地將這兩個蘿蔔種了下去,還有意做上記號。誰知,第二年開花時,這兩棵蘿蔔種開的花特别旺盛,後來,收下的種子顆粒又特别飽滿。這一年,老漢下種時有意把兩種種籽分開,到收成時,這些半個蘿蔔的籽,蘿蔔特别大,並且保持了原來的辣味。

  從此以後,蘿蔔削屁股下種的方法就傳開了。

打縣官


  新城縣來了一位新縣太爺,他沒上任時就聽人說新城有個討飯秀才叫羅隱,名氣很大。剛到縣衙,在聽取師爺介紹情況時,又提到羅隱秀才。縣太爺就說:“充其量不就是個討飯佬麼!有什麼花頭?要有本事,怎會老是京試不第呢?”

   縣太爺在往後的工作中,經常聽人提起羅隱秀才,他就每每這麼回答。話說多了,自然就傳到了羅隱的耳朵里,羅隱聽後一言不語。此後,羅隱每天都手里拿着一 把剃頭刀,在縣衙門口的那棵大梧桐樹下轉悠。衙役問羅隱,爲何老是拿把剃頭刀圍着樹兒轉?羅隱說,我想用這把刀砍這棵樹。衙役取笑道:“你個羅秀才,真當 是個書呆子。”

  羅隱回答說“隻要總根找到就可以很快砍倒這棵樹的。”說話間,縣太爺出來了,羅隱故意將口袋里的一把銅錢撒落到地上, 隨即就躺倒在地上慢慢地在撿銅錢。縣太爺喝令羅隱趕快滾開,羅隱裝作沒聽見,照舊慢騰騰地爬在地上撿銅錢。縣太爺就吩咐衙役踏過他身上走過去。衙役就一腳 跨越羅隱的身子。就在這時,羅隱立馬起身一個猛背,縣太爺從篼子里跌到了地上。羅隱走過去就給縣太爺背上狠打幾拳,他邊打邊說:“這些銅錢,曆代皇帝都注 在上面,你敢踩皇帝,我就敢打你!你說該不該打?”

  衙役剛想發作,立即被縣太爺制止了,縣太爺馬上裝出一副笑臉,對羅隱說:“羅秀才,是我不對,請高抬貴手。”從此,縣太爺再也不敢亂說羅隱的壞話了,而且待羅隱很好了。

扁擔當床睏


   一天傍晚,羅隱回家時走到松溪橋頭,從後頭趕上來一位挑私鹽的大漢。大漢心情十分焦急地問羅隱:“你說我們還來得及進城嗎?”羅隱見他着急的樣子,就答 道:“要是慢慢走的話,興許還來得及!”大漢一聽來了氣,以爲羅隱故意跟他瞎扯,就氣呼呼地說:“難道慢騰騰走可以進城,快走反而進不了城嗎?真是瞎扯 蛋!”他心里嘀咕着,顧自邁開大步趕路。豈料,他走出不到一箭之遙,一腳踩上了牛屎堆,腳底一滑摔倒了,兩筐鹽也“嘩”地撒在地上。大漢急忙一捧一捧地把 鹽往筐里放,羅隱也趕緊走過來幫他一起捧鹽,好一會兒才收拾停當。

  等他們倆趕到城下,城門早就關了。大漢好話講了一大堆,里面把門的士兵絲毫不予理睬。大漢隻好歇下鹽擔,苦着臉說:“進不了城,連個宿夜的地方也沒處找,隻有露天過夜了。”

  羅隱搖頭說:“露天過夜,要凍死人的呀!”他眼珠子骨碌一轉,頓時有了主意,於是,輕聲交代了大漢幾句,兩人就高聲談論起來。

  大漢說:“今晚進不了城了,隻有拿扁擔當床睏了。”

  羅隱接過話頭說:“那麼你睏在外床還是我睏在外床呢?”

  把門的士兵聽得奇煞了,怎麼扁擔上能睏覺,還能分出外床里床?他們打開城門,跑出來看稀奇。羅隱和大漢就趁機大搖大擺地進了城。

  後來,這個大漢發蹟做了吳越國王,覺得羅隱是個奇才,就親自登門把他請了去輔佐朝政。

篩子成泉


  新登三賢村黄家後山有一眼泉水很奇特,泉眼很多,就像一股股朝上噴湧的泉水,上面蓋了一把篩子似的。據說也是羅隱的聖旨口封過的。

  一天,羅隱來到三賢村黄家的嶺上,走得口幹舌燥腿發軟,很想有口水喝。於是就向不遠處一戶人家走去討口水喝。

   那人家隻有一個婦女在家,婦女說:“我們這里真可憐,下雨天,嶺下還積點水,要是晴上幾天,就要跑遠路去挑水,現在家里水缸的底也朝天着,哪有水給你喝 呀!”羅隱見說得可憐,抬眼朝她屋里一掃,隻見門邊的柱子上掛着一把用來篩炭的篩子,拿下來往山邊一扣,對那婦女說;“你說沒有水,這下面不是有水嗎?” 那婦女見羅隱好像有神經病似的,就說:“你不要開玩笑了。”羅隱道:“我沒開玩笑呀!”說罷拿起篩子道:“不信,你看。”

  那婦女見果真有很多股泉水直朝上湧,又驚又喜又奇又怪,直向羅隱跪了下去。這篩子泉現在仍在。

羅隱與巢湖名勝


  大約856年,羅隱因羨慕東漢術士魏伯陽鍊丹有方,尋蹤覓蹟到巢湖。逗留四頂山、游巢湖中廟、玩半湯溫泉等地,並留有詩作。

   羅隱曾逗留四頂山一周。四頂山朝霞寺寺主精通詩文,是個不得志半路出家之人。寺主與羅隱一見如故,相恨見晚。羅隱在四頂先後游覽了“仙人洞”“釣魚台” “鍊丹鑪”“鍊丹池”後,晨觀“四頂朝霞,暮賞巢湖夜月”。一日,醉後的羅隱想削髮爲僧,寺主勸阻:“千萬不可如此,大丈夫鵬程萬里啊!”羅隱聞後有悟有 感,揮毫寫下了情景交融的《游四頂山》詩:“聖境天然别,精蘭入畫圖。一山分四頂,三面瞰平湖。遇夏僧無熱,凌冬草不枯。游人來此地,願剃發和須。”

   朝霞寺主親送羅隱下山,話别後,羅隱隻身登上湖磯鳳凰台進入聖姥廟游覽。聖姥廟,又稱中廟,廟内供聖妃像。據《志書》載:碧霞無君是漢武帝時西牛國孫寧 府善士石守道之女,美麗聰慧,十七歲得道成仙。一日仙至“鳳凰台”,以護江淮之民。十里八鄉聞訊聚至,紛紛捐資建廟,遂成中廟。

  羅隱 在聖姥廟游覽,得知是爲紀念傳說中的仙女普渡眾生及焦姥在陷巢州時舍身濟世的業績時爲之激動,也爲之感動。在焦姥神翕前,在仙女神像前,目睹其顏,詩興大 發,脱口成著名詩篇《登巢湖姥廟》:“臨塘古廟一神仙,繡幌花容色儼然。爲逐朝雲來此地,因隨暮雨不歸天。眉分初月湖中鑒,香散餘風竹上煙。借問邑人沉水 事,已經秦漢幾千年。”

  巢城東北十五里是半湯,有溫泉,“湯麓溫泉”,名列古居巢八景。《太平寰宇記》:“巢縣湯泉,四時常熱,凡抱疾者飲浴此湯,無不效驗。複有一泉,半冷半熱,名曰半湯。”《明一統志》:“山有二泉,一冷一熱,合流其初,冷熱仍異,數里之外始相混。魚目冷泉,觸熱則亟回。

  一日,羅隱歸途東行,到了半湯山麓,聽說半湯溫泉爲“九天福地”便小憩觀賞,沐浴身心。羅隱目睹冷暖二泉,結伴合流,不禁觸景生情。因想到人間世態炎涼,而自然奇觀生趣,遂留下千古名聯:“飲水魚心知冷暖,濯纓人足識炎涼。”

  在巢湖逗留數日後,羅隱便由含山古道進入颺州,再下浙江又開始了天涯飄泊。(資料來源:皖江晚報 作者:祝俊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