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梁詩陶弘景

陶弘景

 

《告遊篇》

性靈昔既肇
緣業久相因
即化非冥滅
在理澹悲欣
冠劍空衣影
鑣轡乃仙身
去此昭軒侶
結彼瀛臺賓
儻能踵留轍
為子道玄津
 

《胡笳曲》

自戾飛天歷
與奪徒紛紜
百年三五代
終是甲辰君
 

《寒夜怨》

夜雲生
夜鴻驚
悽切嘹唳傷夜情
空山霜滿高煙平
鉛華沈照帳孤明
寒月微
寒風緊
愁心絕
愁淚盡
情人不勝怨
思來誰能忍
 

《詔問山中何所有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
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
不堪持寄君
 

《題所居壁》

夷甫任散誕
平叔坐談空
不言昭陽殿
化作單于宮
 

《和約法師臨友人詩》

我有數行淚
不落十餘年
今日為君盡
併灑秋風前
 
    
陶弘景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著名的醫藥家鍊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經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圖》等。
 

個人簡介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有《陶隱居集》,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家、鍊丹家、文學家,卒諡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陶弘景
陶弘景
      自幼聰明異常,十歲讀葛洪《神仙傳》,便立志養生十五歲著《尋山志》。二十歲被引爲諸王侍讀,後拜左衛殿中將軍。三十六歲梁代齊而立,隱居句曲山(茅山)華陽洞。梁武帝早 年便與陶弘景認識,稱帝之後,想讓其出山爲官,輔佐朝政。陶於是畫了一張畫,兩頭牛,一個自在地吃草,一個帶着金籠頭,被拿着鞭子的人牽着鼻子。梁武帝一 見,便知其意,雖不爲官,但書信不斷,常以朝廷大事與他商討,人稱“山中宰相”。他的思想脱胎於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教,雜有儒家和佛教觀點。工草隸行 書尤妙。對曆算地理醫藥等 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注》七卷,共載藥物730種,並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 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原書已佚,現在敦煌發現殘本)其内容爲曆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

著作

  
陶弘景作品
陶弘景作品
      著有《真誥》、《真靈位業圖》、《陶氏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陶隱居本草》、《藥總訣》等等。他的文章《答謝中書書》被選入人教版初二上冊語文教科書.

成就

  
陶弘景菜園求學
陶弘景菜園求學
       陶弘景在醫藥鍊丹天文曆算地理兵學鑄劍經學文學藝術道教儀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以對於藥物學的貢獻爲最大﹐這又和鍊丹有關。

化學方面

  陶弘景對化學的貢獻之一是記載了硝酸鉀的火焰分析法:“先時有人得一種物﹐其色理與樸硝大同小異﹐朏朏如握雪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樸硝﹐雲是真消石也。”所謂“紫青煙起”是鉀鹽所特有的性質。陶弘景這一記載﹐是世界化學史上鉀鹽鑒定的最早記錄。

鍊丹方面

  陶弘景曾長期從事鍊丹實驗。梁武帝送給他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原料﹐讓他鍊丹。他在鍊丹過程中掌握了許多化學知識﹐例如﹕可與某些金屬形成汞齊﹐汞齊可以鍍物。指出水銀“能消化金﹑銀成泥﹐人以鍍物是也”。胡粉(鹼式碳酸鉛)和黄丹(四氧化三鉛)不是天然產物﹐而是由鉛制得。指出﹕胡粉是“化鉛所作”﹔黄丹是“熬鉛所作”。

文學方面

  
陶弘景書法
陶弘景書法
      陶弘景一生著書很多,約二百二十三篇。其中關於醫藥學的有《本草經集注》七卷,《補闕肘後百一方》三卷,《夢書》一卷,《效驗施用藥方》五卷,《服食草木雜藥法》一卷,《斷穀祕方》一卷,《消除三尺要法》一卷,《服氣導引》一卷,《養性延命錄》二卷,《人間卻災患法》一卷,《集藥訣》一卷等。其中絕大多數均已散失 。

陶弘景與《神農本草經》

  古代中藥學的發展,繼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者著--《神農本草經》之後的另一部重要文獻,是《本草經集注》。它的作者是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北朝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他堪稱得上是我國醫藥學史上對本草學進行系統整理,並加以創造性地發揮的第一人。

   陶弘景小時候很聰明,也很勤奮。四五歲常以蘆荻爲筆,在灰沙上學寫字。十歲看了葛洪的《神仙傳》等著作,"晝夜研尋",深受影響。長大以後,"神儀明 秀,朗目清眉",曾作諸王侍讀的官,深受統治者的賞識。先是東陽郡守沈約,"累書邀之",他不至;接着,梁武帝"屢加禮聘",他也不出。梁武帝問他:"山 中有什麼,爲什麼不出山呢?"他先寫了一首詩,後畫了一幅畫作爲回答。詩爲《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隻可自怡悦,不堪持寄 君"(《陶隱居集》)。畫的内容是:紙上畫了兩頭牛。一頭散放水草之間,自由自在;一頭鎖着金籠頭,被人用牛繩牽着,並用牛鞭驅趕。梁武帝看了詩和畫,領 會他的用意,就不再強迫他出來做官了。但是"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谘問",故當時人稱之"山中宰相"。由於王公貴戚,"參候相續",幹擾也很 大。後來,他索性在山中建了一幢三層的樓房,"弘景處其上,弟子居其中,賓客至其上",關門讀書,與世無爭。

醫藥方面貢獻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
       陶弘景在醫藥方面的最大貢獻,是對《神農本草經》的 科學整理。《神農本草經》總結了漢代以前勞動人民積累的藥物知識,共收載藥物三百六十五種,分成上、中、下三品。書中對每一味藥的產地、性質、采集和主治 的病症,都作了詳細的記載。對各種藥物如何配伍以及簡單的制劑,都做了概述。但隨着實踐的不斷深入,人們的藥物知識農漸豐富起來。到了南北朝時期,漢代的這本《神農本草經》,不僅輾轉傳抄,"遺誤相繼,字義殘缺",而且内容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實踐的需要。

  因此,陶弘景便對本草學做了一次較全面的總結。他從自己名醫别錄編中挑選出了三百六十五種新品種附入《神農本草經》,使原書隻有三百六十五種的藥物增加到七百三十種,並予以一一訂正、調整、分類注釋,編成《本草經集注》一書。

《本草經集注》特點

   《本草經集注》具有明顯的特點。首先,它改進了藥物的一般分類法。《神農本草經》的三品分類法,僅僅概括地指出藥物有毒或無毒,較爲粗糙,既不容易掌握 藥性,又難於尋檢,容易造成治療上的差錯。陶弘景把三品分類發展到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七種分類。這種分類方法後來成爲我國古代藥 物分類的標准方法,在以後的一千多年間,一直被沿用,並加以發展。其次,對於藥物的性味、產地、采集、形態和鑒别諸方面的論述,有顯著提高。再次,總結了 諸病通用的藥物。例如祛風的藥物有防風、防己、秦艽、川芎、獨活等,就歸在同一類,叫做"諸病通用藥"。這種分類方法,便於臨床參考,對醫藥學的發展也起 到了促進作用。因此,此書問世後,影響很大,我國古代的第一部藥典-唐代《新修本草》,就是在此書基礎上進一步補充修訂完成的。但《本草經集注》也存在不 少問題。李時珍對其采取一分爲二的評價,說"其書頗有裨補,亦多謬誤"。

陶弘景對《神農本草經》的修正

   陶弘景對《神農本草經》原有的三百六十五種藥,所作的訂正、補充和說明,是有調查研究作爲基礎的。他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藥物的采集和臨床用藥的經驗,並 經常深入藥材產地,了解藥物的形態、采制方法。在對各種藥味進行研究時,他發現許多藥物,雖被指爲藥用,其實有名無實,毫無價值。如石下、長卿、屈草、滿 陰實、扁青等等。他把這類藥列爲"有名無用"類。這種創見是在調查研究基礎上穫得的。

陶弘景治學嚴謹

  遇到疑難就去調查研究,這是陶弘景在幾十年治學的過程中養成的習慣。這里有個很生動的故事。一天,他讀到《詩經·小宛》的"螟蛉有子,蜾蠃負(抱)之,教誨爾子,式穀似之"幾句,就很不以爲然。《詩經》 的舊注說,蜾蠃(一種細腰蜂)有雄無雌。繁殖後代,是由雄的把螟蛉(青蜘蛛)的幼蟲銜回窩里,叫那幼蟲變成自己的樣子,而成爲後代。恰好一個朋友也來問這 是怎麼回事。他就先去查書本,書本說的跟《詩經》舊注的一模一樣。他想:這些書盡是我抄你,你抄我的,查書是查不出什麼名堂了。我何不親自到現場看個究竟 呢?於是,陶弘景來到庭院里找到一窩蜾蠃。經過幾次細心的觀察,他終於發現,那螟蛉幼蟲並非用來變蜾蠃的。而是蜾羸銜來放在巢里,等自己產下的卵孵出幼蟲 時,作爲它們的"糧食"。蜾蠃不但有雌的,而且有自己的後代。蜾蠃銜螟蛉幼蟲作子之謎,終於被陶弘景用調查研究的辦法揭穿了。從這件事,他就得出一個結 論:治學要重視調查研究,不能因爲别人怎麼說自己也跟着怎麼說。由此可見他治學的嚴謹性。

陶弘景整理醫籍原則

   陶弘景整理醫籍,十分尊重原作,決不亂塗亂改,也不信口雌黄,即使有補充,也把自己的說法和原書的說法區分開來。如把蒐集到的三百六十五種藥加入《神農 本草經》,他就用"黑"字寫,有的就用"紅"字寫。所以,後人有"本草赤字","本草黑字"之稱。赤字是本經正文,黑字是後來加入的。他開創的這種做法, 後來的注釋家就爭相學習。

  陶弘景整理醫籍,細心、嚴謹、周密、實用,是我們今天整理中醫古籍的一面鏡子,不愧爲一代名醫,流傳千古。 至今還被世人所推崇。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陶弘景與溫州

  被稱爲“山中宰相”的南朝陶弘景,曾隱居永嘉楠溪和瑞安陶山多年,留下不少遺蹟和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陽秣陵(今屬南京市)人。一生經歷南朝宋、齊、梁三個朝代,是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醫家。他出生於書香家庭。祖父陶隆,爲王府參軍,父親陶貞,曾任孝昌縣令。弘景小時即表現奇特,四五歲就用荻幹作筆在灰中學字,十歲開始研讀葛洪的《神仙傳》。他父親是被妾害死的,因此他終身不娶妻。讀書破萬卷,善琴棋,工草隸,通曉曆代典章制度,不到20歲,召爲南朝宋末諸王侍讀。齊武帝永明十年(492),脱朝服掛神武門,辭官歸隱茅山(今鎮江市句容縣)徘徊於山水之間,以聽松濤、吟詠爲樂,自號華陽陶隱居。沈約爲東陽郡太守時,慕名多次寄信相邀,都不赴約。

  蕭衍平建康(今南京),兵至新林,正是齊梁禪代之際,陶弘景派弟子取小道上表迎候,引用圖讖,認爲天下必歸梁。梁武帝蕭衍即位後,對他恩寵有加,每逢吉凶未蔔或軍國大事都要先問陶弘景,書信來往不絕,時人稱他爲“山中宰相”。

    陶弘景篤信老莊哲學和葛洪神仙理論體系,遍游名山大川,到處尋求靈異。齊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後東行浙越,至會稽大洪山,謁居士類慧明;到餘姚太平 山,謁居士杜京產;又到始寧(上虞)*山,謁法師鍾義山;到始豐天台山,謁諸僧及諸宿舊道士,並得真人遺蹟十餘卷。對以往的葛洪金丹教,楊義的 《上清》經篆道教以及陸修靜的南天師道進行總結和改革,開創了有深遠影響的道教茅山宗。他主張佛道雙修,儒釋道三教調和兼容並包,曾說“萬物森羅,不離兩 儀,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茅山長沙館碑》)。在養生問題上主張形神雙修,養性與鍊形並重。一生勤於著述,對陰陽、五行、風角、星算山川、方物、醫 術、本草無不通曉,他也從事金丹燒鍊。著作甚多。纂《真浩》、《隱訣》,注《老子》等書二百餘卷。

   康熙《溫州府志》載:“陶弘景棲茅山,一日夢人告曰,欲求還丹,三永之間。知是永嘉,永寧、永康、遂人摘溪青嶂山修道”。乾隆《溫州府志》、光緒《永嘉縣志》均有述及陶弘景在天下第十二福地大若岩,將廣泛蒐集到的楊、許三君(楊義、許謐、許)的遺蹟,並整理,編撰成道教最著名的經典《真詰》7篇20卷,故大若岩又名真誥岩。

   陶弘景在《答謝中書(謝征)書》所描繪的“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聳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 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複有能與其奇者。”過去人們以爲這是陶氏寫茅山的景色。現經查考,謝靈運的游蹤並未涉及茅山,而他在永 嘉卻寫過《登永嘉綠蟑山》、《石室山》、《過白岸亭》等多首詩篇。可見陶氏所雲“未複有能與其奇者”,實指楠溪江。

   傳說陶弘景嚐在安固(今瑞安)福泉山結草爲廬,采藥種藥種甘蔗(藥用),爲窮人治病,不取分文。群眾感其思德,將他住過的地方稱“陶山”,種藥的地方稱 “藥齊”,山稱“藥齊項”,甘蔗稱“陶蔗”。他練功的地方常有白雲繚繞,陶詩有雲“山中無所有,嶺上多白雲”。故這一帶舊稱“白雲鄉”。如今,陶山寺尚留 有清人撰寫的楹聯:“六朝霸業成誓水,千古名山猶姓陶”。怪不得會有山川之美這一篇詩啊。

陶弘景與道教

  陶弘景生於江東名門。祖陶隆,於南朝宋時侍從孝武帝征戰有功,封晉安侯。父陶貞寶,深解藥術,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

  
陶弘景
陶弘景
       史稱陶弘景幼有異操,年四五歲乃好書,“恒以荻爲筆,書灰中學字”。九歲開始   讀《禮記》《尚書》《周易》《春秋》《孝經》《毛詩》《論語》等儒家經典,頗以屬 文爲意。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及長,“神儀明秀,朗眉疏目”,“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爲深恥”。①十五歲作《尋山 志》,傾慕隱 逸生活。十七歲以才學聞名,與江斅、褚炫、劉俁合稱升明四友。宋升明元年(477)二 十二歲時,領軍將軍蕭道成(即齊高帝)發動兵變,除宋後廢帝劉昱,控制朝政,後二 年代宋稱帝,建南齊王朝。齊高帝蕭道成及其子蕭賾在位時(477~493),陶弘景曾先後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諸王侍讀;兼管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 書事務的書記職務。由於官場的傾軋,仕途不利,三十六歲時,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請”,心甚怏怏。

  遂於齊永明十年(492),上表辭官,掛朝服於神武門,退隱江蘇句容句曲山(茅山),不與世交。梁武帝蕭衍即位(502)後,屢請不出。但念其舊功,“恩禮愈篤,書問不絕”。

  天監三 年(504),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鍊丹之用。天監十三年,敕於茅山爲之建朱陽館以居之。天監十五年又爲其建太清玄壇,“以均明法 教”。且“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隱居茅山達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歲。梁武帝詔贈中散大夫,諡貞白 先生。

   據記載,陶弘景於永明(483~493)初,曾師事孫游嶽。受上清經法、符圖;後又廣蒐道經,遂爲上清經之重要傳人。

  永明十 年(492)正式歸隱茅山後,便着手整理弘颺上清經法,撰寫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並對天文曆算、地理方物、醫藥養生、金丹冶鍊諸方面也都有所著述,據統 計,全部作品達七八十種。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誥》(1933年4月胡適做《陶弘景〈真誥〉考》一文,考證該書是陶弘景“造作的一部傳經故事的 書”)《真靈位業圖》《登真隱訣》《肘後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隱居本草》《藥總訣》《導引養生圖》《養性延命錄》《合丹藥諸法節度》《集金丹黄白方》 《太清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曆》《華陽陶隱居集》等。

  
陶弘景道裝
陶弘景道裝
       東晉末年以來,楊羲許謐許翽等 人造作的上清經訣,在江東已廣泛流傳,但在傳播過程中,多有散失偽謬。南朝宋齊時道士顧歡,曾對楊、許舊籍進行過蒐集和整理,但仍有不少漏失和謬誤。陶弘 景以顧歡《真蹟經》爲藍本,參考自己蒐訪所得之上清經訣及有關見聞,加以增刪改寫,注解詮次,遂成《真誥》一書。該書詳細記載了東晉以來《上清經》出世之 源及傳布過程,楊羲與二許之家世生平等,引用眾多道經,提及大量道教歷史人物、神話故事、仙宮鬼神名稱,具體修行方術等等,實爲早期道教上清派教義和歷史 之集大成者。陶弘景所著之《登真隱訣》一書,是一部抄撮諸《上清經》中有關方術祕訣,專論上清派養生登仙之術的重要著作。該書繼承和總結了東晉以來上清派 思神内視及導引、按摩等内修養生之術,並保存了部分天師道的請神上章、符咒驅鬼  的方術。《真靈位業圖》乃系陶弘景構造道教神仙譜系之著作。該書將道教信奉之天神、地、人鬼及諸仙真排定座次,構成了一個等級有序,統屬分明的龐大完整 的道教神仙譜系。

  陶弘景十分重視道教養生學的研究,主張道士的修鍊應從養神、鍊形入手。爲總結道教在養神、鍊形方面 的修鍊經驗,撰寫了《養性延命錄》一書。強調養神當“少思寡欲”,“游心虛靜,息慮無爲”,調節喜怒哀樂情緒,防止勞神傷心;鍊形則要“飲食有節,起居有 度”,避免過度辛勞和放縱淫樂,輔以導引、行氣之術,方能延年益壽,長生久視。

  醫藥學是與道教養生學密 切相關的學科。陶弘景精通醫藥學,主張治病應因人之虛 實、男女老幼、苦樂榮瘁而異。撰有《本草集注》《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藥總訣》等著作,尤以《本草集注》最爲著名。陶弘景首創以玉石、草木、蟲 獸、果菜、米實等分類方法。書中並對各種藥物的名稱、產地、性狀、主治疾病、配制保存方法等等皆一一注明,内容豐富,條理分明,對隋唐以後本草學的發展產 生重大影響,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服餌鍊丹是道教的重要修鍊方術。陶弘景對此非常重視,積極從事鍊丹活動。 史載,他從梁天監四年(505)至普通六年(525),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鍊丹實踐,在梁天監(502~519)中曾獻丹於武帝。在穫得豐富鍊丹經驗的基 礎上,他撰寫了《太清諸丹集要》《合丹藥諸法式節度》《服餌方》《服雲母諸石藥消化三十六水法》《鍊化雜術》《集金丹黄白方》等鍊丹服餌著作。其鍊丹成 就,爲充實和豐富我國後世本草學,推動原始化學的進展具有積極作用,是繼魏伯陽葛洪之後又一著名鍊丹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