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楊逵,本名楊貴,一九○六年生於台南新化鎮。筆名楊逵、楊建文等。童年受瞧吧哖屠殺影響,民族意識逐漸萌芽。一九二四年東渡日本攻讀文學,受馬克斯及無政府主義影響甚深。

楊逵簡介

楊逵,本名楊貴,一九○六年生於台南新化鎮。筆名楊逵、楊建文等。童年受瞧吧哖屠殺影響,民族意識逐漸萌芽。一九二四年東渡日本攻讀文學,受馬克斯及無政府主義影響甚深。


一九二七年返台從事農民運動。代表作<送報伕>曾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為台灣文學作品出現日本文壇之始。一九三五創辦《台灣新文學》。七七事變爆發後歸農首陽農場。至日本戰敗,積極投入台灣社會重建與文學參與,創辦《台灣文學叢刊》。

一九四九年簽署「和平宣言」遭國民黨政府判刑長達十二年。其後蟄居台中東海花園。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二日逝世台中,享年八十一。其作品結集出版者有《鵝鳥的嫁人》(日文)《新聞配達夫》(中日文)《鵝媽媽出嫁》《羊頭集》《壓不扁的玫瑰花》等。

楊逵的小說,繼承了賴和尖銳的抗議精神,他冷靜的筆觸、平樸的風格,不僅發揚了被壓迫者不屈不撓的民族魂,更瀰漫著一股堅毅的行動力量,既非楊華的悲厭絕望,也不是龍瑛宗的自憐憂傷,而是一種超越民族國籍、反抗資本主義的階級意識,以及對社會運動的終極希望和遠景。

他的道德勇氣與文學實踐,可說是理想的民族主義者與寫實主義者的典範,而他的普羅文學作品更為臺灣新文學樹立了一塊不可磨滅的里程碑。

楊逵[編輯]

楊逵(1906年10月18日-1985年3月12日),本名「楊貴」,臺灣著名小說家。 出生於台南廳大目降街(今台南市新化區),筆名有「楊逵」、「楊建文」、「賴健兒」、「林泗文」、「伊東亮」等,以楊逵為代表筆名,乃1932年發表〈送報伕〉(日文原名〈新聞配達夫〉)時首度使用,據說因慕《水滸傳》李逵之孝勇而名之。父楊鼻,母蘇足。[1]


經歷[編輯]

日治時代1909年生於台南新化。1915年進入新化公學校(現新化國小)就讀,1921年畢業,1922年考入台南州立第二中學(現台南一中)。 1924年為了深造和抗拒童養媳之婚姻,自主退學,東渡日本內地,1925年考入日本大學專門部文學藝能科夜間部,在學期間參加勞工運動、政冶運動。1927年返台參加農民運動,起草台灣農民組合第一次全島大會宣言而被捕,此後活躍於台灣的社會運動。也因為參與社會運動觸怒日本當局,出入牢獄前後十次,共計四十五天。1934年〈送報伕〉(日文原名〈新聞配達夫〉)入選東京「文學評論」,是台籍作家首次進軍日本中央文壇,確立其小說家的地位,同年「台灣文藝」創刊,擔任日文編輯。1945年戰後,創辦「一陽週報」,1946年日文小說集《鵝媽媽出嫁》在台北三省堂出版。1947年因二二八事件和葉陶皆被捕入獄,三個月後獲釋;1948年因起草「和平宣言」,觸怒台灣省主席陳誠,再度被捕,經軍法審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1951年開始在綠島服刑,入獄期間,寫作不輟。1961年出獄,次年在台中市東海大學附近購地定居。1976年國中國文教科書收錄〈壓不扁的玫瑰花〉(原名〈春光關不住〉),是日治時代台灣文學作品編入國文教科書的第一人。1979年《美麗島》雜誌創刊,擔任社務委員,反抗國民黨威權體制。1985年辭世。

人生小故事[編輯]

  • 楊逵個性樂觀、堅強,善於自我解嘲。在綠島坐牢時,牢房有一個窗子,窗口看出去的外面,有一道牆壁,上面寫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和平」兩個字剛好面對楊逵的窗口。楊逵戲稱:「我就是為了和平宣言才來到這裡的,卻叫我天天看著『和平』!」對於自己因為一紙和平宣言入獄的不幸遭遇,他幽默地說:「那是我一生中獲得的最高稿費,我只寫了六百字,卻吃了十二年免費的飯。」[2]
  • 日治時期,楊逵因參與農運與工運,屢次進出監獄,甚至連新婚之夜,都和妻子葉陶在牢房裡面渡過;戰後,楊逵的人生仍然坎坷。國共兩黨在中國激烈交戰的時候,楊逵發表〈和平宣言〉,希望雙方停止內戰,並且呼籲國民政府釋放二二八事件人犯,彌補本省、外省人之間的裂痕;沒想到,他的訴求不被當局採納,還因此遭到逮捕,被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送往綠島囚禁。[3]
  • 戰後,楊逵被捕入獄,在獄中,他遇到吳新榮,對方一見面就告訴他:「你終於來了,王白淵每天惦念著你,總是問楊逵怎麼還沒有來!」,由於王白淵比楊逵早幾個禮拜被捕,已經移往他處,所以二人都無法見到對方一面。 [4]

家庭[編輯]

著名學運人士魏揚是他的外曾孫。

作品一覽[編輯]

《楊逵全集》台灣文學館出版 2001年
  • 第一集 戲劇卷上冊
  • 第二集 戲劇卷下冊
  • 第三集 翻譯卷
  • 第四集 小說卷1
  • 第五集 小說卷2
  • 第六集 小說卷3
  • 第七集 小說卷4
  • 第八集 小說卷5
  • 第九集 詩文卷上冊
  • 第十集 詩文卷下冊
  • 第十一集 謠諺卷
  • 第十二集 書信卷
  • 第十三集 未定稿卷
  • 第十四集資料卷:回憶錄、演講及口述作品
  • 《鵝媽媽出嫁》:遠流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該作的繪圖本。楊逵原著,江彬如、鄭治貴繪圖,屬於「台灣小說‧青春讀本」系列。能掌握住時代的大問題,並以洗鍊的藝術表現出來。小說諷刺日本標榜皇民化「共存共榮」是強勢民族鞏固自己地位,而壓榨弱勢民族。楊逵曾說,因為當時各級公務人員多貪污腐敗、收回扣、經常要索紅包,我想用鵝來代替算是一種創新。小說以追憶故友林文欽開始,把現實的殘酷與林文欽所研究的共榮經濟理想,呈現為反諷的對比。
  • 《壓不扁的玫瑰花》
  • 《家書》

評價[編輯]

  • 台灣作家潘榮禮在楊逵過世的時候,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送報夫屢寫抗日文學,拘留十次四十天,飽嘗異族欺凌。」下聯是:「老園丁一篇和平宣言,綠島一趟十二年,享受祖國溫馨。」[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