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CD是什麼模樣?


CD是什麼模樣?
音樂是怎麼跑到CD裡面去的?
滾筒式留聲機是什麼?
錄音技術如何演進?數位的CD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這個單元要帶領小朋友認識一張唱片是如何誕生的。
單元內容導讀:
˙CD是什麼模樣?
˙音樂是怎麼跑到CD裡面去的?
˙滾筒式留聲機是誰發明的?
˙錄音技術如何演進?
˙錄音技術怎麼改變音樂市場?


CD(Compact Disc)是什麼模樣?

CD就是所謂的雷射唱片,透過它可以將音樂保存下來,是一種用來儲存音樂的碟片。CD的模樣像圓圓的小盤子一樣,中間有個小圓洞,一面是亮晶晶的,另一面則是可以印上各種文字、圖像表示CD裡的內容。


在CD亮晶晶的、也就是會反光的那一面裡,存了很多的訊號,經過CD播放機,可以將那些訊號還原成音樂,再透過喇叭放出來,我們就可以聽見了。

音樂是怎麼跑到CD裡面去的?
又是怎麼從CD裡面跑出來的?



音樂家在演奏或唱歌的時候,透過麥克風,把聲音變成電子訊號,經過導線傳送到機器裡面,這些機器會經過一些方法,將聲音錄成電子訊號,然後再燒錄到空白的CD片中,這樣子就可以保存很久了。假使想要聽到裡面的音樂,就要透過CD播放機解讀CD裡的訊號,並且把它傳送到喇叭,經由喇叭傳出聲音,我們就可以隨時聽見音樂了。我們來看看下面簡單的流程圖,就知道這個過程了。



滾筒式留聲機是誰發明的?

在大約一百多年前,要聽音樂,只能去音樂家表演的現場,所以過去的音樂家需要經常到處演奏自己的作品給大家欣賞。然而,等到錄音技術發明後,這樣的情況就有很大的改變。而發明錄音技術的人就是發明大王愛迪生。他在1877 年,發明了一種滾筒式的留聲機,形狀好像是超大的可樂罐一樣,在圓柱型的滾筒筒壁上可刻畫出聲音的音型,藉由指針滑過這些彎曲不平的波紋時,聲音就再現了。


舒伯特,「聖母頌」早期珍貴錄音

音樂小常識:
事實上,滾筒式留聲機的原理就和音樂盒裡發出聲音的小小鋼管道理相同,只要鋼管不斷轉動指針,就會發出聲音來了。
我們現在聽到的這個老錄音,有一些一般人所形容的像『炒豆子』般的聲音,那是因為當時的保存的方式,是將聲音紋路刻在滾筒上或是黑膠片上面,早期的材料是蠟,也就是我們看到像蠟燭一樣的材料,後來變成塑膠的,這些刻在蠟管或是塑膠片上面音樂的紋路,顆粒都很大,指針滑過的時候,因為摩擦的關係,容易有像炒豆子的雜聲跑出來。

錄音技術如何演進?

接下來到了1888年,一位名字叫做「貝里納」的人,他發明了碟式唱片留聲機。唱片也就從原本的滾筒圓柱型變成平面的圓盤狀,這和小朋友們可能看過的黑黑大唱片已經很像了。加上歷史上第一位錄音工程師蓋斯伯格,努力地到歐洲各地、中國上海、日本以及香港等地,去記錄保存各地的音樂與聲音,使得當時的歐洲人有機會聽到遙遠的東方音樂,而覺得非常的神奇。因為在那個時代,交通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沒有飛機,人們不能方便地在世界各地旅行。所以,能夠聽到這種來自遙遠地方的聲音,對於當時的音樂家具有很大的意義。以下這首曲子,就是當時對東方音樂很有興趣的法國作曲家德布西,據說在一次博覽會上聽到了中國音樂的錄音,就根據他的印象,創作了這首鋼琴曲。


德布西 寶塔
到了二十世紀初,工業技術上已經能大量的製造這種圓盤唱片,雖然一片唱片只能錄下2-3分鐘的內容,但是唱片與留聲機仍然受到極大的歡迎,畢竟能在家裡聽到各種音樂是非常方便的事。
而歷史上第一位靠著唱片走紅的音樂家就是歌王卡羅素,在二十多年的演唱生涯中,累積了500多首的曲目,這位義大利歌王的聲音,藉由錄音的發行,讓全世界許多人都為他著迷。而他的唱片銷售數量,連現在許多的國際知名流行歌手都無法相比。


EMI卡羅素的錄音,
雷翁卡伐洛的「晨之歌」,1904年錄音

我們簡單地將整個錄音與播放技術的演進,整理如下:
播放技術:從原本需要人工轉動來播放的音樂,發展到開始可以插上電來自動播放音樂。
保存聲音的技術:本來是在蠟筒或是黑色塑膠片上刻出聲音的紋路,技術進步之後,成為磁帶保存方式,也就是將電磁(類比)的訊號電鍍到磁帶上面,變成了我們現在仍然可以見到的錄音帶,最後更由電磁訊號變成數位訊號,經由各種格式保存,並透過各種數位機器如電腦、CD和DVD等設備解讀與播放。
錄音技術:從單聲道開始,逐漸變成立體聲錄音,使得聲音聽起來更接近真實,大概從1950年代,就已經進入了立體聲效果的時代。而現在更進入了數位錄音時代 ,音質幾乎已可以達到原音重現的境界。


錄音技術怎麼改變音樂市場的?

音樂小常識:
每一首錄製的音樂都有著作權,假如小朋友未經同意上網下載這些音樂檔案,就等於侵犯了別人的權利﹗因此除非音樂家和唱片公司自己聲明可以讓人下載他們的音樂作品,或是你已經付費了,否則最好不要隨便在網路上下載任何音樂檔案喔!
當錄音與播放技術以及設備尚未發明與普及之前,聆聽現場演出一直都是最重要,也幾乎可說是接觸音樂唯一的方法。等到留聲機與黑膠唱片普及,音樂錄製與播放的效果越來越好之後,各種唱片、錄音帶、甚至現在的CD、DVD、MD、MP3等等變成了一般人接觸音樂最方便的媒介,而儲存音樂技術進入數位時代之後,流通更方便,想擁有一首曲子,還可以上網下載音樂檔案即可,但是下載的時候要注意一定要付費,或者是音樂家或唱片公司已經聲明免費的音樂才可以下載,否則可是犯法的﹗
然而音樂檔案經由數位錄製、保存與流通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也可以讓音樂的傳播更快速與普及,可以想像,在未來的世界裡,最多只能錄製70多分鐘音樂的CD會逐漸被淘汰,以後說不定只需要比隨身聽還小的播放機器,就可把家裡所有CD裡面的音樂全部都儲存進來帶著走了。
一般而言,喜歡聽古典音樂的樂迷會較重視音質的表現,在錄音技術進步之後,對音質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所以能了解錄音技術的發展和演進,常常會讓在聽音樂時可以發現作曲家,演奏家在音樂強弱、對比、原音重現、聲音動態範圍及各種細節上的巧思與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