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周夢蝶臺灣詩人、文學家

周夢蝶[編輯]


周夢蝶(1920年12月30日-2014年5月1日)[1][2]籍貫河南省淅川縣[3]臺灣詩人文學家,定居在新北市新店區[4][5],本名周起述[6]。筆名周夢蝶,起自莊周夢蝶,表示對自由的無限嚮往[7]。 周夢蝶寫詩始於民國41年,退伍後加入「藍星詩社」做過書店店員。從軍中寫詩到武昌街明星咖啡屋騎樓廊柱下,擺設書攤20年,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出版生平第一本詩集《孤獨國》。1962年開始禮佛習禪,終日默坐繁華街頭,成為北市頗具代表性的藝文「風景」,文壇「傳奇」。1980年因胃病開刀,才結束二十年書攤生涯。之後退休在家,研習禪、佛法[8]。最拿手的是瘦金體小楷,經典之作為「行到水窮處」。 作家周夢蝶2014年5月1日下午2時48分病逝於新店慈濟醫院,享壽94歲[9]

簡述[編輯]

童年失怙,沉默、內向。熟讀古典詩詞及四書五經,因戰亂,中途輟學。
1947年[1][3](一說1948年[10])加入青年軍,隨中華民國國軍部隊來台,家鄉遺有髮妻和二子一女[11]
1952年開始在《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副刊》上發表詩集。[12]
1954年[13](一說1952年[14])加入「藍星詩社」。
1955年自軍中退伍。[15][3]
1959年起在臺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廳門口擺書攤[10],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出版生平第一本詩集《孤獨國》[16]
1962年開始禮佛習禪,終日默坐繁華街頭,成為台北「風景」,文壇「傳奇」。
1980年美國Orientations雜誌記者亞曼稠特(Fred S.Armentrout)來台專訪他,並以古希臘時期代神發布神諭的Oracle為喻,撰文者稱許他為「廈門街上的先知」(Oracle on Amoy Street)[17]。同年因胃潰瘍開刀,以致書攤歇業[18]。曾獲第一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桂冠文學類」獎章[19]
2011年文學大師系列電影發行,導演陳傳興拍攝的周夢蝶紀錄片。[20]
2014年疑因膽管結石,住進新北市新店區慈濟醫院開刀,術後傷口癒合狀況不佳,在加護病房觀察治療,同年5月1日下午約3時左右,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壽95歲。[2]

作品[編輯]

周氏詩作頗富禪味、佛味、儒味,更惜墨如金,詩集著作僅得《孤獨國》、《還魂草》、《周夢蝶世紀詩選》、《約會》、《十三朵白菊花》等。
2010年初,為祝賀詩人九十周年華誕,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發行《周夢蝶詩文集》,凡套裝三冊。其中詩集代表作二卷,散文集一卷,附贈一別冊。以下卷目信息摘自文集之序。
卷一包括孤獨國/還魂草/風耳樓逸稿(已絕版之夢幻作品暨未曾出版之逸稿)。 《孤獨國》是周夢蝶的第一本詩集,收錄60年代以前的早期詩作57首,表現「寧靜孤絕」之美,乃愛詩人心中的經典之作,1999年更獲選為「台灣文學經典」。 《還魂草》是周夢蝶的第二本詩集,呈現60年代接觸佛法後的轉變,以冷冽的摯情,創造渾蒙的形象,其詩有情、有禪、有陷溺、有超越,最足以代表周夢蝶的特殊風格,也因此贏得最多讚譽,並出版英譯本。 《風耳樓逸稿》收錄周夢蝶發表於各文學刊物但未曾集結出版之散逸詩作約六十篇左右,時間跨度極大,足以呈現詩人關注素材之漸次拉寬、表現手法之精進嫻熟,以及風格之發展變化,數量雖不算多,但重要性不言可喻。
卷二《有一種鳥或人》(2009最新出版)收錄周夢蝶2000年至今最新詩作。新世紀以降,周夢蝶雲淡風清,一派輕鬆自適,筆端轉趨詼諧幽默,唯詩心如泉汩汩不竭,繁複歸於簡約,詩心回到本然的純淨,流露天真幽默之「諧趣」。
卷三《風耳樓墜簡》(2009最新出版)收錄周夢蝶與友人、讀者往來之書信,及日記、手札、隨筆雜文等。
別冊《周夢蝶先生年表暨作品,研究資料索引》收錄「周夢蝶先生年表」、「周夢蝶詩作、尺牘及短章小品索引」、「周夢蝶研究資料(評論、訪談述介)索引」。

特色[編輯]

作品從自我靈魂為起點,引禪意入詩,感悟現實的真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