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曆十才子
拼音:dà lì shí cái zǐ
簡介
大曆十才子大
多是失意的中下層士大夫,也多半是權門清客,因而多投獻應制之作。歌頌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詩歌的基本主題。但他們在仕途失意和戰亂宦旅生活中,
也間有反映現實和體驗真實的作品。他們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情旅思等,語詞優美,音律協和,但題材風格比較單調。
格律歸整、字句精工也是他們作品中最明顯的特點。他們的作品體裁多用近體格律,很少能見到樂府歌行體。警句名聯在十才子的詩中俯拾皆是,說明他們均有較
深的功底,所以時有驚人之筆。不過有時也不免顯露出雕琢的痕蹟,從而因小失大,走到唯美的道路上去。雖有警句而全篇欠佳,這也是那個時代的風氣使然。
詩僧皎然在他《詩式》中提到大曆時的詩風時曾道:“大曆中詞人,竊占青山、白雲、春風、芳草等爲己有”。的確,大曆十才子等人的詩歌在内容上比較狹窄。不過總的來說,他們的作品雖然在氣格上不及盛唐,但對前輩名家還是有所繼承的。
十才子介紹
盧綸
盧綸(748~約799),中國唐代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曾於唐玄宗天寶末年中進士,但是鏇即安史之亂爆發,未能爲官,避亂於江西九江一帶。亂平後,盧於唐代宗大曆年間重新應試,但屢試不第。在長安,在鄱陽,盧綸與吉中孚、司空曙、苗發、崔峒、耿韋、李瑞等交游唱酬,被稱爲大曆十才子。大曆六年(771年),受宰相元載和王縉先後擧薦,出任集賢學士、祕書省校書郎,後升任監察御史。大曆十一年(776年),元載和王縉在政治鬥爭中失敗,一貶一死,盧綸受此牽連,終身不得重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任昭應縣令,貞元年間入河中節度使渾瑊幕,任檢校戶部郎中,後世遂以盧戶部稱之。盧詩工於寫景,形象鮮明,語言簡練,其中的一些邊塞詩氣勢不凡,尚有盛唐氣象,其中尤以《塞下曲》數首最爲有名。其詩以五七言近體爲主,七古亦佳,多唱和贈答之作。在十才子中,詩風較爲雄壯。代表作有《塞下曲》、《村南逢病叟》、《晚次鄂州》、《臘月觀鹹寧王部曲擒虎歌》等。今有《盧戶部詩集》、《盧綸詩集》。《全唐詩》存其詩5卷。
簡介
簡介
盧綸,字允言,河中蒲人。大曆初,數擧進士不第,元載取其文以進,補閿鄉尉,累遷監察御史,輒稱疾去,坐與王縉善,久不調。建中初,爲昭應令。渾瑊鎮河中,辟元帥判官,累遷檢校戶部郎中。貞元中,舅韋渠牟表其才,驛召之,會卒。集十卷,今編詩五卷。
盧綸人生與仕途都極不顺利,但他廣泛的交游使他成爲一個活躍的社交家,並最終借此步入仕途。
《舊唐書·盧簡辭傳》說盧簡辭(盧綸之子)原籍範陽,後來徙家於蒲,未可信。趙遴《因話錄》卷三記其侄趙櫓著《鄉籍》一書,大誇河中人物之盛,以趙家爲最著,說盧綸爲趙家的女婿,盧綸的妻子爲趙櫓的姑姑,談到外家敬氏,說“先世亦出自河中”。據此可知,盧綸祖上也居河中,不會爲範陽人。而很可能因爲範陽盧家爲名族,便妄指範陽爲盧綸祖籍。
盧綸的生年,現在一般工具書稱約爲唐玄宗天寶七年( 748年),游國恩等著《中國文學史》定爲天寶七年,都是依據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似乎成爲已定之論。但傅璇琮先生《唐代詩人叢考》認爲 748年說不能成立,理由是姚合《極玄集》與《舊唐書· 盧簡辭傳》載盧綸天寶末擧進土不第。唐五代人所記當可靠,若生於天寶七年( 748年),天寶本隻是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不可能擧進土。又盧綸有幾首詩自雲爲至德中作,若生於 748年,至德中隻十來歲,不可能作此數首詩的。傅說較有道理。聞一多、游國恩說不曾提出依據,應以傅說爲是。傅璇琮提出盧綸生年決不可能是 748年,而應大大提前,應生於開元二十五年( 737年)或更早幾年。至於盧綸的卒年,一般工具書作約 800年,即貞元六年,也不可靠。據傅璇琮該書詳細考證,盧綸卒於貞元十四年、十五年間,即798——799年間。
盧綸祖上、近世官皆不顯,曾祖父爲永寧令,祖父爲濟州司馬,父親爲臨黄縣尉,他的親屬也大多爲縣丞、縣尉之類的小官。這種社會地位,即介於達官階層和士民階層之間的社會地位,使他既有依附達官貴人、以詩幹進的一面,又有了解社會現實、創作出一些優秀之作的一面。
少年時代的盧綸,由於家境並不很好,世道不寧,父親可能去世較早,他本人又多病,生活並不美好,可能有好些時間,是在舅舅家度過的。他在《綸與吉侍郎中孚……兼寄夏侍禦審侯倉曹釗》詩中自稱:“八歲始讀書,四方遂有兵。……禀命孤且賤,少爲病所嬰。”又在《赴池州拜覲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詩中說:“孤賤易磋跎,其如酷似何。衰榮同族少,生長外家多。别國桑榆在,沾衣血淚和。應憐失行雁,霜霰寄煙波。”
過了幾年後,盧綸走擧試之途,又多不顺利。上文談到《極玄集》、《舊唐書》 都記載盧綸天寶末擧進士不第。盧綸有《落第後歸終南别業》詩,道:“久爲名所誤,春盡始歸山。落羽羞言命,逢人強破顏。”《綸與吉侍郎中孚……》中說: “方逢粟比金,未識公與卿。十上不可待,三年竟無成。”由這些詩可知,盧綸天寶未落第後,曾在終南山居住讀書,又幾次應擧,但均未能及第。後來他“奉親避 地於鄱陽”,是幾次應擧都未能及第後,大概爲生活所迫,或家遭變故,遠赴鄱陽。可能他舅舅家其時在鄱陽一帶居住,他又去投靠舅家了。大曆初,盧綸又由邵陽 赴長安應擧,《新唐書》本傳說他大曆初數擧進士不入第。在擧試之途,是徹底失敗了。
盧綸擧試不利,而在詩壇卻名聲漸盛。大曆年間,他在長安,在鄱陽,與吉中孚、司空曙、苗發、崔峒、耿韋、李瑞等交游唱酬,被稱爲大曆十才子。 盧綸堪稱十才子之冠冕,受到宰相元載、王縉的賞識與推薦,由詩壇步入仕途。元載將盧綸之詩進給皇上,補閿鄉尉。後來又因王縉的禮聘,爲集賢學士、監察御 史,這中間又曾任河南鞏縣令。元載、王縉穫罪時,盧綸受到牽連,因此還被拘禁過。德宗即使後,盧綸又被任爲昭應縣令。朱(氵此)之亂發生後,鹹寧王渾(王 鹹)兼河中尹、河中絳慈隰節度使、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鎮守河中,召盧綸爲元帥府判官。軍營生活,使盧綸詩風較爲粗獷雄放,關於軍旅邊塞的詩作,寫得極有 生氣,爲大曆十才子其他詩人所難及。因他的詩受到德宗重視,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正當他在官場將要青雲直上的時候,生命卻終結了。
盧綸一 生如此不得意,隻是因爲權貴的推薦,才作了很短時期的官,可以說是得利於社交。盧綸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權貴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載、王縉外,任過實職 的宰相還有常袞、李勉、齊映、陸讚、賈耽、裴均、令狐楚,渾(王鹹)、馬燧、韋皋雖未任過宰相,但也是大權在握的人物。盧綸與之交往的,還有封疆大吏、重 要朝官和掌握着入仕、升遷大權的人物,如皇浦溫、鮑防、黎幹、盧甚、張建封、韋渠牟、裴延齡、王延昌、徐浩、薛邕、趙涓、李紓、包佶、吉中孚、肖昕,其他 朝臣、各級官員和名門子弟則更多。與一些著名詩人的交往則更無須細數。從這個意義上講,盧綸又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社交家。
盧綸的詩,早年即以“舟人夜語覺潮生”爲人稱道。直至垂暮之年,文學才華也未消歇,《和張僕射塞下曲》成爲詩歌史上的千古名作。在大曆十才子中,他雖一生不得意,但死得最晚,所以對改變當時文體、詩風的影響也就最大。
生卒年代考
盧綸的生年,現在一般工具書稱約爲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游國恩等著《中國文學史》定爲天寶七年,都是依據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似乎成爲已定之論。但傅璇琮先生《唐代詩人叢考》 認爲748年說不能成立,理由是姚合《極玄集》與《舊唐書·盧簡辭傳》載盧綸天寶末擧進士不第。唐五代人所記當可靠,若生於天寶七年(748年),天寶本 隻是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不可能擧進士。又盧綸有幾首詩自雲爲至德中作,若生於748年,至德中隻十來歲,不可能作此數首詩的。傅說較有道理。聞一多、游國 恩說不曾提出依據,應以傅說爲是。傅璇琮提出盧綸生年決不可能是748年,而應大大提前,應生於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或更早幾年。至於盧綸的卒年,一 般工具書作約800年,即貞元十六年,也不可靠。據傅璇琮該書詳細考證,盧綸卒於貞元十四年、十五年間,即798-799年間。
吉中孚
吉中孚【唐】
(公元?年至七八六年左右)字不祥,楚州人,久居鄱陽,大曆十才子之一。生年不詳,卒於唐德宗貞元初年。工詩,與盧綸、錢起等齊名。初爲道士,後還俗。至
長安,謁宰相。有人薦於天子,日與王侯高會,名動京師。未幾,進士及第,授萬年尉,除校書郎。又登宏辭科,爲翰林學士。曆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判度支事。
中孚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據《重修山陽縣志》
載:“吉中孚少爲道士,後登博學宏辭科,授校書郎,與盧綸、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俱以詩名,號大曆十才子。貞元初,知制誥
①,與陸贄、韋執誼、吳通元等同視草②,官至戶部侍郎。妻張氏,亦工詩。”
所記甚簡,且語焉不詳。茲據史籍所載,對其字、籍貫、生卒年及生平事蹟作如下探討。
與淮安的淵源
《全唐詩》卷295吉中孚名下注爲鄱陽人。《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五代卷》(中華書局)在吉中孚辭條中則說系楚州(今江蘇淮
安)人。前者爲《舊唐書》卷163“盧簡辭附”所證實。其曰:盧簡辭“父綸,天寶末擧進士,遇亂不第,奉親避地於鄱陽,與郡人吉中孚爲林泉之友。”在盧綸
的悲舊詩中亦有“因浮襄江流,遠寄鄱陽城。鄱陽富學徒,誚我戇無營”之句。然而,盧綸也在《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詩中道出了吉中孚與淮安的淵源。他在
詩題下'注日:“中孚自仙宮入仕。”唐代楚州(今淮安)的道觀除太清觀外,所謂“仙宮”隻有紫霄宮,無庸置疑,中孚曾爲紫霄宮的道長。他此次是官拜校書郎
數載之後歸楚州舊山養病的。故盧綸詠他“年來倦蕭索,但說淮南樂。”李端卻說他“吟詩開舊帙,帶綬上荒壇。因病求歸易,沾恩更隱難。”由此可以看出,吉中
孚系鄱陽人,少時家貧,出家爲道士,隨師來楚州,在紫霄宮修鍊,後爲仙宮住持。從他被盧綸、李端和司空曙等人所詠的詩中反映出,入仕後,曾多次回歸楚州休
養。
生卒年及字
由於新舊唐書都未予吉中孚立傳,以致後世凡介紹其人都無字,並說生卒年不詳。其實,據《舊唐書》“盧簡辭附”所載:“貞元中,吉中孚爲翰林學士、戶部侍
郎,典邦賦,薦綸於朝。會丁家艱,而中孚卒”。即可推算其大約卒於何時。唐德宗貞元共21年,即公元785-805年,貞元中大致爲公元795年前後,此
時中孚薦綸於朝,偏偏碰上盧綸父或母逝世,須在家服喪三年。而在此期間,他本人亦謝世。故吉中孚約卒於公元798年。他於唐代宗大曆初年還俗,征拜爲校書
郎,約爲25歲左右,故他約生於公元740年。史書不言其字,但司空曙在《送吉校書東歸》中吟道:“少年芸閣吏,罷值暫歸休。獨與親知别,行逢幾海秋。聽猿看楚岫,隨雁到吳洲。處處園林好,何人待子猷”。李端在《宿山寺雪夜寄吉中孚》中亦說;“鄙夫今夜興,唯有子猷知。”可見“子猷”是實指中孚,即其字也。
生平事蹟
在唐代,一個道士能夠入朝出仕,一定要有内外大臣擧薦,得到皇上賞識才行。大曆初,吉中孚還俗,以道從儒,成爲宰相元載府上的嘉賓。由於“元載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尤學道書”,天寶初,玄宗崇奉道教,元載得以策入高科。李端在《送吉中孚拜官歸楚州》
中寫道:“初戴莓苔幘,來過丞相宅。滿堂歸道師,眾口稱詩伯。”在另一首詩中他又說:“毛遂登門雖異賞,韓非入傳濫齊名”;“年少奉親皆願達,敢將心事向
玄成。”中孚受元載的擧薦保奏,征拜爲校書郎。與錢起、盧綸等文詠唱和,同游於駙馬郭曖之門。大曆十年或十一年,登博學宏辭科,一說中書判提萃科。大曆十
二年,元載以罪誅,因中孚與元載僅系道友詩文之交,並未參與其“侈僭無度,排斥忠良”之擧,故未受株連坐累。中孚“貞元初,知制誥,與陸贄、韋執誼、吳通
元等同視草。”此說始見於《舊唐書·吳通元傳》卷190下,是專對吳通元而言。而吉中孚知制誥是在貞元前,先於吳通元。《中國文學家大辭典》
載吉中孚於“建中元年(780)爲萬年尉,遷司封郎中、知制誥。貞元二年(784)以本官充翰林學士,六月改諫議大夫。”吉、陸、韋、吳都曾充翰林學士,
貞元初四人同視草。史載:陸贄長於制誥政論,世稱其“榷古颺今,雄文藻思。”韋執誼亦富詞藻,而吳通元以文思敏睿爲德宗所重,“凡中旨撰述,非通元之筆,
無不慊然。”中孚與陸贄等同視草,足見其不僅以詩聞名,而且也是撰擬詔旨的能手。他於文雅之餘,亦善理財。“貞元二年(786)遷戶部侍郎,判度支兩
税”,即掌管國家的財政收支與夏、秋兩税事務。這與上述“貞元中,吉中孚爲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典邦賦”是一致的。在此期間,他曾權判吏部侍郎,爲中書舍
人。不久,卒於京都。
詩苑佳偶
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弔祭官稱漢獨坐,身是魯諸生。絕域通王制,窮天向水程。島中分萬象,日處轉雙旌。氣積魚龍窟,濤翻水浪聲。
路長經歲去,海盡向山行。複道殊方禮,人瞻漢使榮。此詩作於大曆三年。二年,新羅王憲英卒,國人立其子乾運爲王。仍遣其大臣金隱居奉表入朝,貢方物,請
加冊命。明年,上遣倉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歸崇敬持節齎冊書往弔冊之。以乾運爲開府儀同三司、新羅王。文學史曆來評論“大曆十才子”的詩風爲華美典雅,輕酬淺
唱。從吉中孚的這首律詩看來,不僅格律規整,字句精工,而且寄情山水,詠頌了漢家的王化,也反映出唐代中國與新羅(今
韓國)的友好往來。盧綸在悲舊詩中稱他“侍郎文章宗,傑出淮楚靈。掌賦若吹籟,司言如建瓴。”絕非虛妄。吉中孚儀表非凡,器宇軒昂,仙風道骨,被譽爲“才
子神骨清,虛疏眉眼明;貌應同衛玠,鬢且異潘生。”他事母孝,李端以“孟宗應獻鮓,家近守漁官”的詩句相稱。孟宗系古之孝子,流傳哭竹生筍的故事。唐代詩
人輩出,若銀河燦爛,然而夫妻皆善音律,長於詩賦者卻寥寥無幾。中孚妻張氏,山陽人,工於詩,尤善歌行,詩名甚著。《詩藪外編》稱她“可參張籍、王建間”,《唐音癸簽》讚譽其詩爲“尤彤管之錚錚者”。《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一首,茲錄如下:
拜新月
吉中孚妻張氏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深籠桂,虛弓未引弦。
拜新月,拜月妝樓上,鸞鏡未安台,蛾眉已相向。
拜新月,拜月不勝情,庭前風露清,月臨人自老,望月更長生。
東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聲斷絕。
昔年拜月逞容儀,如今拜月雙淚垂。
回看眾女拜新月,卻憶紅閨年少時。
靄靄芳春朝,雪絮起春條;
或值花同舞,不因風自飄。
過樽浮綠醑,拂幌綴紅梢;
那用持愁玩,春懷不自聊。
這對詩苑佳偶,當有許多風韻酬答的佳作,可惜未得流傳於後世。
注釋:
①制誥:掌管撰擬皇帝的詔令的官員。
②視草:古時詞臣奉旨修正詔諭稱視草。
韓翃
韓翃,中國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約在貞元初去世。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登天寶十三載進士第,肅宗寶應元年(762年)淄青節度使侯希逸聘爲其幕中從事。後又佐李希烈、李勉等節度使幕。建中初年(780年),德宗親自點名爲中書舍人,並因當時有兩個韓翃,特爲批示指明是詠“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出自韓翃的《寒食》一詩,可見其詩名之盛。與錢起、盧綸、吉中孚、司空曙、苗發、崔峒、耿諱、夏侯審、李端(其中李端、盧綸、司空曙、錢起、耿諱等五人爲各家公認,而後五人則各家版本有所不同)稱大曆十才子。在大曆十才子中,韓翃的創作成就最大,高仲武《中興間氣集》雲:“韓員外詩,匠意近於史,興致繁富,一篇一詠,朝士珍之。”清代翁方綱《石洲詩話》亦稱:“韓君平風致翩翩,尚覺右丞以來,格韻去人不遠。”他的詩工整清麗,多流連光景和唱酬贈别之作,流傳名句甚多。如“雨餘衫袖冷,風急馬蹄輕”(《送故人歸魯》),“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落日澄江烏榜外,秋風疏柳白門前”(《送冷朝陽還上元》),“蟬聲驛路秋山里,草色河橋落照中”(《送王光輔歸青州兼寄儲侍郎》)等,都可代表其風格。但總的說來,較多地注意詞藻和技巧,缺乏深刻的社會内容。《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卷。今存《韓君平集》3卷。事蹟見《本事詩》、《新唐書·文藝傳》、《唐才子傳》。韓翃有一歌妓名柳氏,柳氏後爲蕃將沙咤利所劫,侯希逸的部將許俊以計奪還歸韓翃。許堯佐將他和柳氏的戀愛故事寫成《柳氏傳》。
【主要作品】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寒食
【主要作品】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寒食
錢起
錢起(710~782年),中國唐代詩人。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天寶十載登進士第。官祕書省校書郎,終尚書考功郎中。詩格新奇,理致清贍。與韓翃、李端、郎士元、司空曙、李益、盧綸、李嘉祐等稱大曆十才子。所作《省試湘靈鼓瑟》末二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爲人傳誦,稱爲絕唱。其詩多爲五七言近體。五言善
寫景,體格新奇,理致清贍,如“鳥道掛疏雨,人家殘夕陽”,“牛羊上山小,煙火隔林深”等,精工清麗。還有不少投獻應酬之作。錢起當時詩名很盛,其詩多爲
贈别應酬,流連光景、粉飾太平之作,與社會現實相距較遠。然其詩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風格清空閑雅、流麗纖秀,尤長於寫景,爲大曆詩風的傑出代表。少數作
品感時傷亂,同情農民疾苦。今存《錢考功集》,其中雜入其曾孫錢珝作品。有《四部叢刊》本、《唐詩百名家全集》本。《全唐詩》編錄爲 4卷。
【主要作品】送僧歸日本 穀口書齋寄楊補闕 贈闕下裴舍人
【主要作品】送僧歸日本 穀口書齋寄楊補闕 贈闕下裴舍人
司空曙
簡介
司空曙(約720-790?),(約公元七六六年前後在世)字文初,(唐才子傳作文明。此從新唐書)廣平(今屬河北省)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同時期作家: 盧綸 錢起 韓翃等。
所屬文學時期: 隋唐五代文學
所屬流派: 大曆十才子。
生卒年均不詳,約唐代宗大曆初前後在世。磊落有奇才,與李約爲至交。性耿介,不幹權耍。家無擔石,晏如也。嚐因病中不給,遣其愛姬。韋辠節度劍南,辟致幕
府。授洛陽主簿。未幾,遷長林縣丞。累官左拾遺。終水部郎中。曙詩有集二卷,登進士第,不詳何年。曾官主簿。大曆五年任左拾遺,貶長林(今湖北荆門西北)
丞。貞元間,在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幕任職,官檢校水部郎中,終虞部郎中。曙爲盧綸表兄,亦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多爲行旅贈别之作,長於抒情,多有名
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閑淡,語近性情。"(《唐音癸簽》卷七)有《司空文明詩集》。字文明,一作文初,廣平(郡治今河北永年東南)人。曾擧進士,爲劍南節度使幕府,官水部郎中,爲“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樸素真摯,情感細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長於五律。詩風閑雅疏淡。
作品
雲陽館與韓紳宿别
故人江海别,幾度隔山川。
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
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
喜見外弟盧綸見宿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黄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贼平後送人北歸
世亂同南去,時清獨北還。
他鄉生白發,舊國見青山。
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
寒禽與衰草,處處伴愁顏。
别盧秦卿
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
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
江村即事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隻在蘆花淺水邊。
苗發
【唐】(約公元七五六年前後在世)字不詳,潞州壺關人,大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天寶末前後在世。初爲樂平令,授兵部員外郎,遷駕部員外郎。仕終都官郎中。發常與當時名士酬答,但詩篇傳世頗少。
崔洞(一作峒)
唐代宗大曆時期的十位詩人爲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史書尚未記載。
耿湋
現可見關於耿湋的資料很少。耿湋生年,聞一多先生《唐詩大系》定爲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其實並無根據。現可知的是他寶應二年(763年)進士及第。姚合《極玄集》卷上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都說耿湋爲寶應二年進士。對於耿湋及進士第後的仕曆,除《唐才子傳》所載稍微具體點外,其他各書記載均極簡單,並且相互矛盾。《極玄集》說他官至左拾遺,《郡齋讀書記》也說爲左拾遺,而《直齋書錄解題》與《新唐書·藝文志》卻說爲右拾遺。
夏侯審
夏侯審(約公元七七九年前後在世),字號、籍貫均不詳。唐德宗建中元年(780)“軍謀越眾”科登第。
夏侯審登
第後,授校書郎,遷參軍,寧國丞等職。終侍御史。與詩人韋應物、盧綸、錢起、司空曙、李嘉佑等交游唱酬。“大曆十才子”之一。曾在華山下買田園爲别墅,依
山傍水,雲煙浩渺。晚歲退居於此,忘情山水,吟誦頗多。李嘉佑曾稱其“袖中多麗句”(《送夏侯審參軍游江東》)。作品多佚。全唐詩存其《詠被中繡鞋》詩
雲:
雲里蟾鉤落鳳窩,
玉郎沈醉也摩挲。
陳王當日風流減,
隻向波間見襪羅。
李端
李端(約
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祕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嶽
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爲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别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
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特長
《新唐書》載爲李端、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也有把韓、崔、夏侯三人換爲郎士元、李益、李嘉佑的。歌頌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基本主題。也有反映真實的作品。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情旅思等,語詞優美,音律協和,但題材風格比較單調,偏重詩歌形式技巧。其中以錢起、盧綸成就較高。
大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層士大夫,也多半是權門清客,因而多投獻應制之作。歌頌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詩歌的基本主題。但他們在仕途失意和戰
亂宦旅生活中,也間有反映現實和體驗真實的作品。他們都擅長五言近體,善寫自然景物及鄉情旅思等,語詞優美,音律協和,但題材風格比較單調。
流派
唐代宗大曆時期的十位詩人爲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偏重詩歌形式技巧。姚合《極玄集》卷上"李端"名下注雲:李端與"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審唱和,號十才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