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中文「革命」一詞出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革命[編輯]


革命是使權力或組織結構發生變革之活動。相對於演變或改革,革命進程大多較快。
一般而言,「革命」這個詞表示一個政治制度的改變。[1][2][3] 而在許多社會科學,特別是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方面,社會經濟革命和政治革命受同等程度的研究。

詞源[編輯]

中文「革命」一詞出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周易·革卦·彖傳》喻指改朝換代,例如:商湯推翻夏朝周武王取代商朝的行為稱為「湯武革命」。
革命在政治學上經常相對概念是「改革」。前者是對現行體制推翻或取代,後者則是體制內大規模修改,通常是有系統的計畫。
現代「革命」一詞,含義通常等同於西文「revolution」。
革命也是可以理解為:一個利益團體為爭奪另一個利益團體的利益,從而產生的武裝暴力手段。

概念[編輯]

在前工業時代傳統思想觀念裏,由於人、社會與自然都是所創造,和諧共存,形成一種寧靜秩序。如果自由民單方面依賴旁人,並且失去了「德(virtus)」,即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的統一,那麼整個社會、單獨的團體及個人,都會受到持續存在的corruptio (墮落)的威脅。這就可以回到原點[4],由「亂」重新回歸到「治」。實際上,我們從現代革命運動一直追溯到法國大革命,總是可以看到回歸「舊秩序(公正、公平)」這樣的要求。今天「revolution」的新含義,是1789年後產生的觀點。
「革命」在社會學以及日常口語中,通常表示一種極端、常帶有暴力、對現存政治和交際關係社會變革(顛覆)。它由創新者儘可能秘密組織團體發動,並得到大多數人支持。
如果沒有極端社會變革,只是由一個組織或者一個緊密聯繫的關係網發動,且只有較小群眾基礎,一般稱這種行為為政變,或者有軍隊參與時稱為「叛亂」。這時「革命」就成為一種辯解。
「革命」這個概念,還被用於沒有在很短時間內發生的社會變革,例如全球範圍持續千年的「新石器時代的『革命』」,或者從英格蘭擴展到整個歐洲大陸的,發生於1750到1850年間的「工業革命」,而這個「革命」又成為這段時期各個政治「革命」的前提條件。
錢穆認為,其實革命本質應是推翻制度來遷就現實,決非推翻現實來遷就制度。我們此刻,一面否定傳統制度背後一切理論根據,一面忽略現實環境裏一切真實要求。所以我們此刻之理論,是蔑視現實,所想望之制度,也是不設實際。「若肯接受已往歷史教訓,這一風氣是應該警愓排除的」[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