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網頁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台語典故(101-1)

台語典故(101-1)
無針不引線 無水不渡船」~第二週週報0903~0907
「針(chiam)」是用來引線縫製衣服,少了針,線發揮不了作用,就沒有辦法縫衣服。在「針線情」這首臺灣歌謠,歌詞裡有一段寫著:「……針線永遠 粘相偎,人講補衫針針也著線……」,針線有著不可分的關係。相同的道理,江河裡有水,船才能划行載人載貨。「無針不引線(bô chiam m in  soan),無水不渡船(bô chúi m to chûn)。」這句話說明凡事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必要的條件,環環相扣,彼此合作無間,才能成就一 件事。
相爭一跤箸 放去一隻羊」~第三週週報0910~0914
「箸( ti )」是吃飯的筷子。「一跤箸( chit kha ti )」是一支筷子的意思。「一支筷子」和「一隻羊」相較之下,筷子的價值低廉,羊的價值就高多了。「相爭一跤箸(siang chen chit khit ti ),放去一隻羊(pàng khì chit chián iûn )。」意思是說為了爭奪一支價值低廉的筷子,反而失掉了一隻價格昂貴的羊;有些人喜歡執著在一些小事情,卻反而遭受更大的損失。比喻因小失大,或小不忍亂大謀的意思。
摸著箸籠 才知頭重」~第四週週報0917~0921
「箸籠(ti lang-á)」是裝筷子的竹籠子,從前農村家庭吃飯都用竹筷子,用餐後筷子洗乾淨,就放在「箸籠」裡晾乾,「箸籠」就掛在廚房的牆壁上。「摸著箸籠」表 示家裡的壯丁已經長大成人,要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全家吃穿都落在他身上。「摸著箸籠(bong tioh ti lang-á),才知頭重(chiàn chai thâu tang)。」這句台語俗諺意味承擔起家庭責任,才知道責任不輕。
相推使死牛」~第五週週報0926~0928
「牛(gû)」是台灣早期農村最主要的耕種勞動力,農夫用牠來耕田、拉車,每天跟著農夫辛勤的工作。使(sái同國音『塞』)是使喚的意思,「使死牛(sái si gû)」是指溫馴的牛,不辭辛勤,受到主人的重用,天天不停的工作,而不好駕馭的牛,樂得偷閒,到頭來累死那條溫馴勤勞的牛。「相推(san the同國音『貼』)使死牛(sái si gû)」,是指人喜歡互相推卸工作,遇到有事情時,往往你看著我,我望著你,等著別人先動手去做。這句話是提醒世人,要養成主動合作的習慣,在團體裡,凡事不計較,能自動自發的做事
甘蔗隨目仔啃」~第六週週報1001~1005
「甘蔗(kam chià)」是臺灣的農作物,汁甜可製糖或直接啃食,早期沒有榨汁機的年代,吃甘蔗是整枝用嘴巴啃食。「隨目仔啃」是一節一節啃食的意思。「甘蔗隨目仔啃(kam chià sûi bak á gè」是指吃甘蔗時用牙齒一節一節慢慢地啃,從尾部一節一節的啃起,享受倒吃甘蔗漸入佳境的甜滋味。這句台灣俗諺是形容人做事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才能把事情做好,也才能做得完美。
毋驚虎有三個嘴 上驚人有兩款心」~第七週週報1008~1012
老虎是一種很兇猛的動物,萬一被老虎咬到,恐怕是命不保。老虎雖然兇猛,就算牠有三張嘴,從外表就看得見,是可以防備的。但是,比老虎更可怕的,要算 是人有兩樣心,俗言人心隔肚皮,是善是惡,從外表是看不出來的,無法預測,難以知曉。「毋驚虎有三個嘴(m kian hó u san ê  chhùi),上驚人有兩款心(siang kian lâng u nng khóan sim)。」這句話是說不怕老虎有三張嘴,最怕人有二樣心。用 來形容有些人做事表裡不一,陽奉陰違。
無毛雞 假大格」~第八週週報1015~1019
在從前農村裡「無毛雞」是指雞毛快掉光的雞隻,大都是生病或發育不良的雞。「大格」是指體格壯碩高大的樣子。「無毛雞(bô môo ke),假大格 (ké tua keh)。」,是指生病或發育不良的弱小雞隻,卻裝成很強壯的樣子。這句話是用來諷刺有些人沒有本事,卻硬要往身上插上華麗的羽毛,明明 知道自己沒有真材實料,卻喜好打腫臉充胖子。
要好龜爬壁 要敗水崩山」~第九週週報1022~1026
烏龜爬行的速度非常慢,爬牆壁更是不容易。「要好龜爬壁(be hó ku peh piah),要敗水崩山(be pai chúi pang  soan)。」這句話是說要變好得一點一滴慢慢的努力才能達成;但是,要變壞卻像山洪爆發,瞬間像土石流一樣傾洩而下。這句話是比喻創業維艱,守成不易; 做生意要賺錢就好像烏龜爬牆壁那麼辛苦,要虧損敗家產,卻有如冰釋山崩一樣快速。
新例無設 舊例無減」~第十週週報1029~1102
早期台灣農業社會裡,民風淳樸,是一個非常保守的社會,各種婚喪喜慶的禮節習俗,都沿襲固有的傳統,乃至於到現今有一些比較惜情的人,仍然會去注意文 化的保存和維繫,舉凡生活習俗、禮儀規範、民俗節慶、宗教科儀、婚喪喜慶…等都是遵照古禮,沿襲祖先留下來的傳統,大部分的人多半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 然,有時候只是禮儀上,精神上的保存,而不輕易去改變,也就是所謂的「新例無設(sin le bô siat),舊例無減(ku le bô  biàt)。」現今社會裡可能有一些不合時宜的規範律令要改變,但是新的規範律令尚未周詳建構好,原有的不可輕易揚棄,否則,失去章法遵行,就會造成亂 象。
有樣看樣 無樣家已想」~第十一週週報1105~1109
從小到大生活中要學習的事非常多,小時候有父母教,讀書的時候有老師教,有更多的事都是模仿學習到的。不會的看看別人怎麼做,就照著去做,依樣畫葫蘆 也能學會很多事情。「有樣看樣(U iun khòan iun),無樣家己想(bô iun ka ki siun)。」模仿固然可以很快的學習到別人 的經驗,無例可循就得靠自己,不能只想依賴別人,要自己動腦筋多思考。做事情不能只靠抄襲模仿,應該有創新創作才會進步。
講人人到 講鬼鬼到」~第十二週週報1112~1116
人與人相處之間,偶而會因事情想起某人,很湊巧的那個人突然出現,這種不期而遇的機緣,可能是一種巧合,也或許是彼此之間的默契。有時候在最需要的時 候,該出現的人出現了,我們會說「說曹操,曹操到。」「鬼」是大家都不願意碰到的,惟恐遇到了鬼會遭來禍害,能閃避就閃避,「講鬼鬼到」這句話裡講的 「鬼」不是「鬼」,而是用「鬼」來引申「不受歡迎的人」。「講人人到(kóng lâng lâng kau),講鬼鬼到(kóng kúi kúi  kau)。」這句話的重點在「講鬼鬼到」,與人相處,要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千萬步要做一個不受歡迎,令人惟恐避之不及,人見人怕的「鬼」。
甘蔗無雙頭甜」~第十三週週報1119~1123
甘蔗是台灣普遍的作物之一,不管是什麼品種的甘蔗,總是「蔗頭」比較甜;「蔗尾」比較淡,不能讓人從頭到尾享受甘甜的滋味。「甘蔗無雙頭甜(kam  chià bô siang thâu tin)」是指人世間有許多事情很難兩全其美,有得有失,有甜美也有平淡的際遇。古人有「倒吃甘蔗」而漸入佳境的 說法,在「甘蔗無雙頭甜」之下,寧願先吃苦後享受,人生似乎也是如此,在年少時努力學習,年長時才能有好日子過,奉勸年輕朋友不要只懂得吃喝玩樂,應該思 考一下「甘蔗無雙頭甜」、「倒吃甘蔗」的哲理。
做官清廉 呷飯攪鹽 」~第十四週週報1126~1130
「攪鹽(kiáu iâm)」是和鹽巴一起攪拌的意思。從前做官的薪俸微薄,當官的如果清廉,處事廉明守正不阿,不貪非分之財,勢必生活清苦,「做官 清廉(chò koan chheng liâm),呷飯攪鹽(chiah png kiáu iân)」。自古至今清廉自持,不同流合汙,一輩子為民謀 福祉的好官,雖然一生兩袖清風,安貧樂道,卻也能受到百姓的崇敬,名垂青史,萬古流芳。現今社會官員待遇不薄,只要能潔身自愛,不過奢華的生活,也不至於 「呷飯攪鹽」,但是如果起貪念,只有去吃「牢飯」。
吃老才想學賁吹」~第十五週週報1203~1207
台灣早期地方戲曲,以南管為主,後來也流行北管,樂師為了討生活,就開始學吹北管戲的嗩吶。「吃老(chian lau)」是指年紀大了,「賁吹(pûn chhoe)」就是吹嗩吶,老樂師年紀大了,精神和體力不如往昔,況且,習慣也已養成,學起來相當辛苦,往往事倍功半。「吃老才想學賁吹(chiah lau chiah siun oh pûn chhoe)」,這句話是勉勵人要效法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也喚醒世人,趁年少時多學點東西,否則,書到用時方恨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侵門踏戶 」~第十六週週報1210~1214
「戶」是指「戶碇(hō tēng)」是傳統建築的門檻。門檻一來是預防爬蟲類侵入屋內,二來用它擋雨水,早期建築物門檻都是用石板或木板做成比地面 稍微高一點,有區隔屋內屋外的作用,大富人家戶碇比較高些,象徵地位和權貴,外人不能隨隨便便跨越門檻。從前要進到人家的屋內,要先在門檻前面,經過主人 允許才能進門,而且不能踩在門檻上,表示對主人的尊敬,進人家家門必須跨越「戶碇」是一種禮節。「侵門踏戶(chhim mng tah hō)」是指不 經過主人同意就踩在人家門檻進到人家屋內,是對主人不敬的舉動,這句話是指不懷好意登門挑釁,存心來找碴,或登門興師問罪的意思。
一代親 二代表 三代散了了」~第十七週週報1217~1221
從前農業社會裡,生活在大家庭裡,有著濃厚的人情味,親戚之間的互動頻繁。但是「樹大分枝」難免會分家,各自獨立往外發展。隨著工商社會的發達,人人 忙於工作,發展各自的事業,彼此往來的機會愈來愈少,親戚之間的聯繫變少,自然而然親情淡薄了。「一代親(chit tai chhin) 二代表(nng tai piáu) 三代散了了(sam tai sòan liáu liáu)」這句台諺是比喻親戚關係一代比一代疏遠,第一代是親兄弟姊妹骨肉至親,到了第二代就變成堂 親、表親關係,到了第三代遠離家鄉,各自在外打拼工作,親戚往來變得更疏遠了,甚至有些根本不認識了。
人牽毋行 鬼牽蹓蹓走」~第十八週週報1224~1228
「行(kiân)」是「走」的意思。「走(cháu)」是「跑」的意思。「人(lâng)」是指善人、好人。「鬼 (kúi)」指的不是真的鬼,而是不懷善意的壞人、邪惡之人。「人牽毋行(lâng khan m kiân),鬼牽蹓蹓走(kúi khan liù liù cháu)。」指不知分辨人的好壞,對於善意的話不理睬,不聽好人的勸導,忠言逆耳;反而輕信壞人的話,面對壞人無法分辨,經常被牽著鼻子團團轉。其實, 只要心存正直,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就不會被「鬼牽蹓蹓走」。
吃匏仔無留種」~第十九週週報1231~0104
「匏仔(pû-á)」是葫蘆瓜,俗稱瓢葫蘆,匏仔都是吃嫩的,連籽一起煮食,越嫩的越好吃。「匏仔」是一年生的農作物,如果把所有的匏仔都吃了,來年 就沒有匏仔可吃,所以農家在採摘嫩匏時,都會預先留幾個較好的,讓它繼續長大成熟,等瓜熟採摘曬乾,取種籽明年再播種,外殼可當水瓢用。「吃匏仔無留種 (chiàh pû-á bô lâu chéng)」,這句話是在諷刺做事不留後路,短視近利的人,奉勸為人處世要瞻前顧後,切莫殺雞取卵。
願要做牛 免驚無犁通拖」~第二十週週報0107~0111
台灣早期農村用牛耕田,不管是水牛還是黃牛,都得拖犁耕田,水牛用來犁插秧的水田,黃牛用來犁種雜糧的旱田,有時也用來拉車載物,跟著主人終年忙碌。 「願要做牛(goan boen cho gû),免驚無犁通拖(bián kian bô lê thang thoa)。」這句話是用來譬喻人只要願意吃苦耐勞,不用怕沒有工作做,好比牛拖犁一樣,到處都有工作機會。奉勸世人切莫好高騖遠,妄想錢多事少離家近的 好差事,終究高不成低不就,好逸惡勞,成天遊手好閒;只要有決心肯勤勞苦幹,不挑剔工作,以台灣錢淹腳目的環境條件,哪裡找不到工作呢?
用伊的土 糊伊的壁」~第二十 一週週報0114~0118
從前農村的房子都是「土角厝(thô kak chhù)」,用土塊沏成牆壁,再用泥漿混合碎稻草塗抹在牆壁上。「用伊的土(iōng  i ê thô),糊伊的壁(kô i ê piah)。」是指用對方的土來糊對方的牆壁,比喻把對方的資源用在對方身上,自己並沒有損失,好比「羊毛出 自羊身上」,也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意味。以前農業社會裡,生活普遍不富裕,家裡碰到要嫁女兒,手頭緊,沒有多餘的積蓄辦嫁妝,只得參照男方送 聘金的厚薄去辦嫁妝,這就是「用伊的土,糊伊的壁。」
有錢補冬無錢補鼻孔」~寒第一週週報0114~0118
 台灣早期農業社會,生活較節儉,平常生活省吃儉用,很少大魚大肉,只有進入冬天,才燉煮補品補身體,一般叫「補冬」。有錢人家用雞鴨燉八珍補冬,香氣四 溢,沒錢人家只好用鼻子聞聞別人家補冬的香味。這句話有勸化世人「安貧樂道」的意思,也就是說吃喝之事,有錢多花一點,沒有錢就少花一點,切莫寅吃卯糧, 「有錢補冬(u chîn pó tang),無錢補鼻孔(bô chîn pó phin khang)」,以免淪為「月光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