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典故(96-2)
「三年一閏 好歹照輪」~0218~0223週報 在曆法上陽(國)曆每四年一閏年,即二月會多一天(像今年二月有二十九日就是閏年);而陰(農)曆則是每三年一閏,閏年會多一個月稱閏月,閏月是從一月依 序輪流。「三年一閏(san ni chit jun),好歹照輪(ho phain chiau lun)」。是比喻人事變遷,好的壞的輪流著,不會永遠都好運,也不會永遠是壞運,即使失意困頓也不必懷憂喪志,好運也許馬上就輪到你了,因此,縱然處在 安穩平順好運的時候,也不要自滿自傲。另有一句台語「囂張冇落迫久」提醒世人要懂得謙虛,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
「飼老鼠咬布袋」~0225~0301週報 早期農村稻米或五穀雜糧收成,曬乾後裝入「麻布袋」,再儲放到倉庫裡,但常遭老鼠竊食。老鼠門齒發達,會為了磨牙咬壞家俱,咬破麻布袋吃掉五穀雜糧,也會 為了築窩,不管麻布袋有沒有裝東西,照咬不誤,真是氣壞了主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深怕老鼠到家裡危害。「飼老鼠咬布袋(chhi niau chhi ka po te)」這句話是暗喻有些人不懂得感恩圖報,反而吃裏扒外,就像老鼠偷吃了主人的糧食不打緊,還破壞生財工具。 |
「虎頭老鼠尾」~0303~0308週報 家鼠有二種,一種是身體短小,尾巴短,眼睛極小,視覺喪失,聽覺、嗅覺敏銳,喜歡生活在「土角厝」地基石縫中,捕食昆蟲或蚯蚓,身體有臭味貓不捕食的「鼴 鼠」,不竊食不危害家物,傳說會帶來財富,所以人們叫牠「錢鼠」。另一種是毛褐色,尾巴長,門齒發達,常夜出竊食,咬壞家物,傳染疾病,危害最大的「老 鼠」,貓只捕食這種老鼠,所以人們叫牠「貓鼠(niau chhi)」。「虎頭老鼠尾(ho thau niau chhi boe)」是指做事情開始時像老虎頭架式十足,虎虎生風,到最後像老鼠尾巴愈縮愈小。在喚醒世人做事要腳踏實地,有始有終,切莫開始時野心很大,之後便無 以為繼,終究一事無成。 |
「春分日眠對半分」~0310~0315週報 「春分」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國)曆三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地球運行到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在台灣早晨六時日出,傍晚六時日落,過了這 一天日出的時間會愈來愈早,而日落的時間會愈來愈晚,一直到「夏至」日出時間又會愈來愈晚,日落時間愈來愈早。「日(jit)」是指白天,「眠 (bin)」是指黑夜,「春分日眠對半分(chhun hun jit bin tui poan pun)」,是指早期農業社會裡,過了春分這一天,冬季農閒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又要開始忙碌的莊稼工作,白天在田間工作的時間愈來愈長了。 |
「雙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時」~0317~0322週報 人從呱呱落地開始,在小的時候不管吃喝拉撒睡,都來自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照料,擔心挨餓著涼,深怕稍有不慎生病受傷。儘管父母對於養兒育女是一種不求回報 的犧牲,但為人子女的往往體會不出父母的心情,甚至有些人不懂得孝順父母。但是,等到結婚生子,雙手抱著自己的孩兒時,才真正體會到父母當初的苦心。「雙 手抱孩兒(siang chhiu pho hai ji),才(正)知父母時(chiah chai pe bu si)。」這句話是在喚醒世人要懂得孝順父母。 |
「開嘴蚶(仔)粒粒臭」~0324~0329週報 「蚶仔(ham-a)」是魁蛤,俗名互愣子,是水中貝類蛤蜊的一種。市場上常見的文蛤也稱「蚶仔」,常買「蚶仔」的人,都知道挑「蚶仔」要挑貝殼合起來 的,把兩個蚶仔相碰撞敲一敲,聲音結實就是好的,開了口的都是死的,而且會發出臭味。「開嘴蚶(khui chhui ham-a),粒粒臭(liap liap chhau)。」就用來形容經常開口胡說八道的人,一派胡言,滿嘴髒話。這句話在提醒人們重視口德修養,謹言慎行,不要做一個狗嘴吐不出象牙,不受歡迎的 人。 |
「在生吃一粒土豆 卡贏死了拜一粒大豬頭」~0331~0405週報 台灣早期農業社會,在民間祭禮習俗中,一般拜三牲,豬肉是主牲,再豐盛者就拜五牲,豬肉就要改用「豬頭(ti than)」。家中長者在生在世還活著的時候,子孫能侍親至孝,即使生活困苦,而能孝順的奉養一粒小小的「土豆(tho. tau)」(花生米),也勝過死後,才用一個「大豬頭(toati than)」祭拜。「在生吃一粒土豆(chai sen chiah chit liap tho. tau),卡贏死了拜一粒大豬頭(khan ian si liau pai chit liap toa ti than)。」這句話在喚醒世人,家中父母尊長健在時,做子女的就要克盡孝道,好好奉養;否則,子欲養而親不在,在生時不孝順,等到死後準備再大的豬頭, 再豐富的祭品,又有何用呢?莫忘了,清明節慎終追遠,向祖先表達孝思吧。 |
「願要做牛 免驚無犁通拖」~0407~0412週報 台灣早期農村用牛耕田,不管是水牛還是黃牛,都得拖犁耕田,水牛用來犁插秧的水田,黃牛用來犁種雜糧的旱田,有時也用來拉車載物,跟著主人終年忙碌。「願 要做牛(goan boen cho gu),免驚無犁通拖(bian kian bo le thang thoa)〈通讀音蹚〉。」這句話是用來譬喻人只要願意吃苦耐勞,不用怕沒有工作做,好比牛拖犁一樣,到處都有工作機會。奉勸世人切莫好高騖遠,妄想錢多 事少離家近的好差事,終究高不成低不就,好逸惡勞,成天遊手好閒;只要有決心肯勤勞苦幹,不挑剔工作,以台灣錢淹腳目的環境條件,哪裡找不到工作呢? |
「吃匏(仔)無留種」~0414~0419週報 「匏仔(pu-a)」是葫蘆瓜,俗稱瓢葫蘆,匏仔都是吃嫩的,連籽一起煮食,越嫩的越好吃。「匏仔」是一年生的農作物,如果把所有的匏仔都吃了,來年就沒 有匏仔可吃,所以農家在採摘嫩匏時,都會預先留幾個較好的,讓它繼續長大成熟,等瓜熟採摘曬乾,取種籽明年再播種,外殼可當水瓢用。「吃匏(仔)無留種 (chiah pu-a bo lau cheng)」,這句話是在諷刺做事不留後路,短視近利的人,奉勸為人處世要瞻前顧後,切莫殺雞取卵。 |
「榖雨補老母 立夏補老父」~0421~0426週報 「榖雨(kok-u)」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國)曆四月廿日或廿一日,農家從立春開始播種、插秧、除草後,農作物漸漸在生長,需要雨水滋潤灌溉,這時 候農家可以稍事休息,榖雨這一天兒女要煮些補品給母親補補身子。「立夏(lip-he)」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緊接在榖雨之後,在陽(國)曆五月六日或七 日,過了立夏就表示夏天到了,農家開始要準備收成了,立夏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要準備豬腳麵線回娘家孝敬父親。早期台灣農村社會裡榖雨就是母親節,立夏就是 父親節。「榖雨補老母(kok u po lau bu),立夏補老父(lip he po lau pe)」,是在喚醒為人子女的要善盡孝道,不論是現代的或傳統的,是西洋的或本土的,在「父親節」、「母親節」這一天,不只是上館子、吃蛋糕「慶祝一下」 而已,更應該深切體認百善孝為先的意義,平時就要善盡孝道。 |
「小漢偷挽瓠 大漢偷牽牛」~0428~0503週報 「小漢(se han)」是指年紀小的時候,長大後就是「大漢(toa han)」。瓠仔(pu a)是葫蘆瓜,在早期農村裡,瓠仔並不是主要的農作物,通常栽種在農舍旁邊的雜地上。「牛」則是農村最主要的耕作勞動力,就好像農家的一份子,受到主人的 愛護。偷摘瓠仔是小偷,偷牽牛是大賊,雖然犯罪情節有輕重之分,但都是偷竊,一樣是不對的行為。「小漢偷挽瓠(se han thau ban pu),大漢偷牽牛(toa han thau khan gu)。」這句話是用來勸人不可以縱容小孩的壞習性,不姑息養奸,勿以惡小而為之,否則,一旦積習成性,長大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反而害了他,萬 一鑄成大錯,後悔莫及。 |
「吃果子拜樹頭」~0505~0510週報 台灣早期,家家戶戶在庭院空地種植果樹,常見的有荔枝、龍眼、番石榴、蓮霧、芒果等,供自己食用,多了就送給親朋好友分享,想要豐收,就得好好照顧果樹, 才有「果子(koe chi)(就是水果)」可吃。現代果農專業化栽種水果,也要經常施肥、修枝、除蟲害,細心照料,果樹才能開花結果,樹幹愈健壯,愈能長出碩大香甜的果實。 「拜樹頭」,並不是一定要對果樹拈香膜拜,其意義,一則要照顧好果樹,一則是感謝果農的辛勞。「吃果子拜樹頭(chiah koe chi pai chhiu thau)」,這句話是形容人要飲水思源,感恩圖報,不忘根本。 |
「敢做瓠杓 毋驚水燙」~0512~0517週報 「瓠杓(pu hia)」就是葫蘆瓢,是台灣早期農家,用曬乾的老瓠瓜剖半去子所做成,用來舀水,也用在廚房舀鍋裡的熱水滾湯。瓠杓雖是用「老瓠仔」的乾皮殼做成,卻不 怕滾燙的熱水,既然做了「瓠杓」,就不要怕水有多滾燙。「敢做瓠杓(kan cho pu hia),毋驚水燙(m kian chui thng)。」這句話是用來勸人,為人處事要敢做敢當,不怕辛苦,不怕艱難,不畏首畏尾,做每一件事,都要有負責到底的態度,勇於承擔一切後果。 |
「膨風無底 番薯隨斤仔買」~0519~0524週報 「蕃薯(han chi)」是地瓜,在台灣早期農村,是很便宜的作物,除了自己吃以外,通常都拿來餵豬,所以,一買就是一麻布袋,幾十幾百斤的買。「膨風(phong hong)」就是吹牛;「無底(bo de)」是指人沒有本事,沒有根基。「膨風無底」是諷刺平時只會吹牛的人,卻一點本事也沒有。愛吹牛的人,往往一生潦倒(「一世人撿角(chit si lang khioh kak)」),窮到連買番薯的錢都沒有,只能一斤一斤的零買應急。「膨風無底(phong hong bo de),番薯隨斤仔買(han chi sui kin a be)。」是在喚醒世人,凡事要腳踏實地,謹言慎行,否則,牛皮吹大了,總有被戳破的一天。 |
「吃老才想學賁吹」~0526~0531週報 台灣早期地方戲曲,以南管為主,後來也流行北管,樂師為了討生活,就開始學吹北管戲的嗩吶。「吃老(chian lau)」是指年紀大了,「賁吹(pun chhoe)」就是吹嗩吶,老樂師年紀大了,精神和體力不如往昔,況且,習慣也已養成,學起來相當辛苦,往往事倍功半。「吃老才想學賁吹(chiah lau chiah siun oh pun chhoe)」,這句話是勉勵人要效法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也喚醒世人,趁年少時多學點東西,否則,書到用時方恨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相推使死牛」~0602~0607週報 「牛(gu)」是台灣早期農村最主要的耕種勞動力,農夫用牠來耕田、拉車,每天跟著農夫辛勤的工作。使(sai同國音『塞』)是使喚的意思,「使死牛 (sai si gu)」是指溫馴的牛,不辭辛勤,受到主人的重用,天天不停的工作,而不好駕馭的牛,樂得偷閒,到頭來累死那條溫馴勤勞的牛。「相推(san the同國音『貼』)使死牛(sai si gu)」,是指人喜歡互相推卸工作,遇到有事情時,往往你看著我,我望著你,等著別人先動手去做。這句話是提醒世人,要養成主動合作的習慣,在團體裡,凡 事不計較,能自動自發的做事。 |
「西瓜倚大邊」~0609~0614週報 西瓜是夏天盛產的水果之一,具有清涼退火的功效,西瓜最好吃的地方,是在中央的果肉,汁多果甜又少子,不像蘋果、梨子、哈密瓜等,大部分水果中間有核或有 子。吃西瓜時,要用刀子把西瓜切成兩半,大西瓜切不好的時候,就會一邊大,一邊小,好吃的一定在大邊的那一塊,因為中央的果肉都在大邊的那一塊。「西瓜倚 大邊(si koe oa toa peng)」,這句話是用來形容人們趨炎附勢,尤其在選舉期間,常用來諷刺一些現實的人,像牆頭草一樣,罔顧正義,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一方,那邊有甜頭就往 那邊靠。 |
「暗頭仔呷西瓜 半暝仔反症」~0616~0621週報 「暗頭仔(am thau a)」是指傍晚黃昏時刻,剛進入夜晚的時候。「半暝仔(poan me a)」是指半夜的意思。「西瓜(si koe)」汁多味甘甜,具有生津止渴,消暑利尿的功效,是夏天很受歡迎的水果,但屬性寒,身強體壯者多吃無礙,體質虛寒的不能多吃,如果貪一時口腹之快, 會引起消化系統過度寒涼,導致腹瀉。而且,台灣早期生活困苦,西瓜都切成一片一片賣,衛生條件差,容易招引蒼蠅傳染病菌,而引發腸胃炎腹痛腹瀉。「暗頭仔 吃西瓜(am thau a chiah si koe),半暝仔反症(poan me a hoan cheng)。」這句話是用來形容,本來約定好好的事情,突然反悔變卦,也是喚醒世人做事要講信用,切莫出爾反爾。 |
「 六月芥(掛)菜假有心」~0623~0628週報 「芥菜(koa同國語音「掛」chhai)」是盛產在冬季的蔬菜,大部份都用來醃製鹹菜或酸菜,農村社會在過年時節,用它煮成「長年菜」,生食的味道有點 辣,煮食時要先川燙去其苦澀味。芥菜在冬天時,中心會長出新的內葉,包成緊緊的一團,叫做芥菜心。而在六月時,天氣炎熱,日照充足,芥菜的葉子也會包起 來,只有一層,看似有心,其實是無心。「六月芥菜(lak goeh koa chhai)假有心(ke u sim)」,這句話是用來譏諷一些偽善的小人,喜歡虛情假意,葉公好龍,勸勉世人做事要光明磊落,表裏如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